匹马长城见窟泉,上都宫阙夕烽边。
穹窿远下诸陵拜,转战谁容一剑前。
不有艰危多难日,岂看社稷中兴年。
风尘逆旅鸢肩客,回首关门已泫然。
【译文】
马背上的我来到长城边,看见了窟泉,夕阳下的上都宫阙。
远眺群山,诸陵俯伏,谁能阻挡我的剑锋?
没有艰难危难的时候,怎能看到国家中兴的年景!
风尘中逆旅的鸢肩客,回首关门已泫然流泪。
【注释】
和哭盦:作者自号。哭盦,即“哭庵”。
窟泉:指长城边的泉水。
上都:元代的都城,即今北京。
穹窿:高峻貌。
诸陵:指大都周围的诸王陵墓。
转战:转战沙场的意思。一剑前:一剑指向前方。
艰危多难日:艰难危险的日子。
社稷:国家的政权。
逆旅:逆旅是古代对旅馆、客舍的称呼。
鸢肩:形容人的相貌像飞鸟一样,也比喻人有雄心壮志。
【赏析】
此诗写诗人赴京途中所感。
首句“匹马长城见窟泉”,以“窟泉”起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在马上所见的景色。接着第二句“上都已烽边”,又点出了京城所在之地,并写出了诗人所见的景象。这两句诗既写景,又寓情,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在马上驰骋于长城边上的情景。
第三句“穹隆远下诸陵拜”,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长城边所见的更远的地方。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视野宽广,还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第四句“转战谁容一剑前”,则是诗人对前面三句诗的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凌云之情。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又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第五句“不有艰危多难日,岂看社稷中兴年”,是诗人对前面的总结,也是他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这句诗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追求。它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第六句“风尘逆旅鸢肩客”,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认。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身份,也写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这句诗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期望,那就是他希望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最后一句“回首关门已泫然”,是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表现出他对于国家的深深眷恋。同时,这句诗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盼,那就是他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