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耽吏隐,曾此驻高轩。
白日无公事,青山满县门。
调琴寄幽兴,拄笏欲忘言。
不见神仙尉,诗成谁与论。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自注“盱眙县尉建,故城名”。诗的首句点明题画诗的主旨。“昔人耽吏隐”,即诗人曾为官时,喜欢官场生活;“曾此驻高轩”则表明他在这个地方曾经居住过,并留下过足迹。“白日无公事”,指白天没有公务,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青山满县门”,即县城到处是青山。两句一前一后,构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调琴寄幽兴”,“调琴”是指弹奏琴曲寄托自己高雅、超脱的情感,与前面所说的“白日无公事”“青山满县门”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他喜爱山水风光,热爱自然。而“拄笏欲忘言”,“拄笏”是古代读书人拿的手杖,“欲忘言”是说不想说话。这两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之后的心情。“不见神仙尉”,是说他所见到的这位县尉,并不比常人高明,只是一位凡人。结尾两句写诗人对这位县尉的惋惜之情。“诗成谁与论”,意思是诗写成了,没有人能够理解,只能自己独自品读。

【答案】

这首诗是一幅画,它描绘的是一幅“山水之乐”(苏轼《书摩耶居士画》)的画面:诗人在青山绿水之中悠然自得地游赏,弹着琴来寄托自己的幽雅情趣,想忘却世俗尘嚣,但最后却感到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只能独自吟诵。诗人以淡墨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又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场的鄙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