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屐联翩屯北行,春风骀荡拂吟旌。
看来时事佛无语,悟到禅机石有情。
洗耳听经愁自解,敲诗品茗句偏清。
愿依净土消尘障,莫管人间鹬蚌争。
注释:
暮春游宝觉寺:这是一句描写诗人在春天游览宝觉寺时的情景。
裙屐联翩屯北行:描述的是一群穿着裙子和鞋子的人纷纷向北行走,暗示着一种热闹或忙碌的气氛。
春风骀荡拂吟旌:”东风”指的是春季的风,而”拂吟旌”则形象地描绘了风轻轻地吹过旗帜。这里的”旗”可以理解为诗歌,意味着风带动了诗的飞扬。
看来时事佛无语: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失望,认为佛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给出任何回应或帮助。
悟到禅机石有情:这里提到了禅宗的“禅机”,即禅宗哲学中的深奥哲理和智慧,而”石有情”则是说石头也有情感和灵性,这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内在联系。
洗耳听经愁自解:描述了一个人洗净耳朵去听经文(佛教经书)的场景,以此来消除内心的忧愁。
敲诗品茗句偏清:”敲诗”可能指的是用诗歌来敲打、表达情感,”品茗”则是一种品茶的习惯,通常与静心、冥想相关,而”句偏清”则形容诗歌或句子有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愿依净土消尘障:表示希望找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如净土,来解决心灵的困扰或尘世间的烦恼。
莫管人间鹬蚌争: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典故,原意是告诫人们不要参与人间的争斗和纷争。在这里,它被用来比喻那些无关紧要或无意义的争执,鼓励人们不要过分关注这些,而是应该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景图。诗人以“裙屐联翩屯北行”、“春风骀荡拂吟旌”开篇,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接着,“看来时事佛无语”和“悟到禅机石有情”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更为抽象的思考层面,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洗耳听经愁自解”与“敲诗品茗句偏清”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艺术和修行态度的具体体现。前者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寄情于山水的艺术追求;后者则展现了诗人在喧嚣中寻求宁静、通过诗歌和茶道来净化心灵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愿依净土消尘障”,则将这种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