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庐结烟霭,一榻卧松筠。
之子何为者,荷蓑行负薪。
坐看云叶湿,铲喜药苗新。
灵雨萧然下,归欤垫角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题目为《吴山玄妙观访黄含山道士》,全诗如下:
吴山玄妙观访黄含山道士
孤庐结烟霭,一榻卧松筠。
之子何为者,荷蓑行负薪。
坐看云叶湿,铲喜药苗新。
灵雨萧然下,归欤垫角巾。
译文:
在吴山上的玄妙观拜访黄含山道士,看到他的居所与自然融为一体。
那位道士身着蓑衣,背负柴火,正在山下采伐柴火。
我坐下来看他劳作,看着云雾中的树梢被雨水打湿。
他高兴地说药苗长出了新的嫩芽。
忽然天空飘下了灵雨,道士准备收拾行李回家。
注释:
- 吴山玄妙观:指吴山附近的一座道观。玄妙观是道教的寺庙,供奉神仙。
- 黄含山道士:指的是黄含山这个人,他可能是一位隐居在山上的道士。
- 孤庐:独自居住的房子,这里形容道士的住所简陋。
- 结烟霭:聚集在烟雾中。形容环境幽静。
- 一榻卧松筠:形容道士的居室简朴,只有一张床和一些松树竹枝作为装饰。
- 荷蓑:用荷叶或芦苇编成的斗笠。
- 行负薪:背着柴火下山。
- 云叶湿:云雾环绕的树叶因雨水而湿润。
- 铲喜:非常高兴的样子。
- 灵雨:神赐的雨,通常用来比喻恩惠或恩典。
- 归欤:表示返回的意思。
- 垫角巾:把头巾铺在地上当枕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黄庭坚游访玄妙观时对一个名叫黄含山的道士的观察记录。诗人通过描写道士的日常生活和他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和谐。
首句“孤庐结烟霭”,描绘了一个孤独而朴素的住处,周围笼罩着淡淡的烟雾和薄雾,给人以静谧的感觉。第二句“一榻卧松筠”,进一步描绘了道士的生活环境,只有一张床和几株松树竹枝作为装饰,表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之子何为者,荷蓑行负薪”,询问道士为何如此劳作,手持斗笠背负柴火下山。第四句“坐看云叶湿,铲喜药苗新”,描述了道士坐在地上观看雨后山林的景象,并发现药苗长得又新又好,充满了惊喜。这些细节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灵雨萧然下,归欤垫角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最后一句“归欤”表示想要回归自然,过上这样清闲安逸的日子。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