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
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别有业千秋。
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梨枣留。
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

注释:

题如此江山楼焚馀草 - 诗题是赞美如此江山楼,楼烧过后草木重生。

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 - 文章的风骨和格调都极为出众,怎能承受声名传遍整个九州。

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别有业千秋 - 真正的高士不是只有才华百里,完人也有他独特的事业能流传千秋。

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梨枣留 - 即使戴上官帽(簪缨)也难以与山林泉水的快乐相比,而写出好的著作就像让梨枣永远保存一样。

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 - 如果不是我们的家族经常击节赞叹,我已经听到其他国家的人们纷纷散财求购我们的文章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文章、才能、品格等价值的赞赏。

第一联“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诗人认为,无论是文采飞扬的文章还是品德高尚的行为,都能受到世人的赞赏和推崇,但是名声遍布全国又有什么能够阻挡呢?这里的“声名满九州”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的文名已经传遍了全国各地。

第二联“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别有业千秋”,诗人说真正的高士并不是只有一点点才学的人,而是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们的事业会流传千古,不会被时间所磨灭。这里的“完人”是指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学识丰富,更是道德高尚,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联“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梨枣留”,诗人在这里用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林泉之乐和著作的价值。他认为即使是戴上官帽(簪缨),也无法比得上在山林中度过的快乐;而写出好的著作就像是让梨枣永远保存一样,被后世人所珍藏。这里的“梨枣”是一种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式,代表着经典著作。

第四联“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诗人感叹的是自己的家族经常被人们击节赞赏,而他的文章已经被外国人士争相购买,这说明他已经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优秀作品价值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格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