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酷未已,迫人无少休。
晚云低送日,凉雨飒生秋。
叶落声何急,苗枯病或瘳。
眼看时物变,聊用写离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诗情,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等。
“秋暑得雨”的意思是:秋天炎热的天气得到雨水的滋润,凉爽宜人。首联写初秋时分,暑气未去,又遇大雨,顿感清爽宜人。颔联“迫”“送”“飒”三字用得传神,既写出了时近深秋而暑气未尽的苦况,又写出了晚霞低垂送走太阳,凉雨飒飒带来秋天的清凉之感,可谓妙笔生辉。颈联“声”指落叶之声,“病”指禾苗枯黄之病,此联写秋风落叶之声急促,暗示着禾苗枯死之病也难免,暗含着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尾联点明题意,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赏析时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现技巧和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
【答案】
译文:
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又遇一场秋雨,顿感清爽宜人,但农时已至,不知能否及时插秧播种。
落日西沉,晚云低垂,送来一阵凉风习习的秋雨,给大地带来了清凉的气息,使万物都沐浴在秋雨中。
阵阵落叶飘零的声音多么急促啊!农夫们盼望的庄稼丰收之期也难以到来。
眼看时令变迁,物候变化,自己却身在异乡漂泊无定。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是初秋时分,暑气未尽,又遭大雨,顿感爽朗宜人。然而,农事季节将临,不知是否来得及。“迫人无少休”一句道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酷暑难耐,农忙季节又迫在眉睫,怎不叫人心烦意乱呢?“晚云低送日”,是说晚霞低垂着像要送走夕阳一样送走了炎热的暑气。“送”字用得传神,它不但描绘了晚霞的动态,而且渲染出一幅晚霞映照天空的景象,使人感到暑气渐消,夜幕即将降临,增添了一种凉意。这两句不仅描写了晚霞与夕阳的景色,而且通过这种景物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诗人因暑气未退而感到闷热难忍的心情,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凉雨飒生秋”中的“飒”字用得传神。这里既写了凉雨飒飒落下,又写出了秋风的飒飒吹来,把秋天的特征表现得十分真切。“飒飒”二字既写出了秋风雨打树叶的声响,又写出了秋风拂动禾苗的沙沙声,更显出了秋天的萧瑟之气。这一联写景,既有声有色,又有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凉雨飒生秋”,既交代了天气转凉的时间和原因,又为下句描写秋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作了铺垫。接着,诗人便具体地描写了秋季降雨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叶落声何急”,这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下文的具体展开。诗人看到秋雨洒在树上,树叶纷纷落地,发出了清脆的声响,不禁想到农民们盼望丰收的时节也将到来了,而此时正是收割庄稼的大好时机,可是如今农民们却因为天早地旱而面临饥荒的威胁。因此,他们不得不忍受着饥饿,盼望着秋雨能降下来,以解燃眉之急。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农时之急,反映了他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苗枯病或瘳”,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诗人看到禾苗已经枯槁,恐怕连病也没有救了,于是发出了一声感叹。他担心农时之急会使农民们更加穷困潦倒,以致于颗粒无收,甚至会陷入绝境。“苗枯病或瘳”一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又流露出他对国计民生的忧虑。最后一句“眼看时物变,聊用写离忧”是全诗的总束。诗人看到眼前景象的变化,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故乡远行他乡,不免有些惆怅。他借景抒怀,感慨万千。“聊用写离忧”中的“聊”字,有姑且的意思,说明诗人虽然暂时抛开自己的烦恼,但是离愁别绪仍难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