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景想依然,月满东南半壁天。
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
甲帐珠襦寻旧梦,不知今夕是何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第一句:“羊城中秋”是直接点题,表明这是一首关于中秋的诗歌。“故乡风景想依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景的怀念和期待,即使身处异地,也希望景色依旧。
  2. 第二句:“月满东南半壁天。”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高悬,洒下皎洁月光的场景,强调了中秋节赏月的重要习俗。“海外阴晴终有定”,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天气的变化最终还是会有所定夺,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3. 第三句:“人间圆缺古难全。”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难以完美的看法,即使是圆月也有缺损的时候,暗示了人生的不完美和遗憾。
  4. 第四句:“重完破碎山河影。”意味着重新整合破碎的国家和社会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决心。“与结光明世界缘”则表达了与光明相联系的愿景。
  5. 第五句:“甲帐珠襦寻旧梦。”这里的“甲帐珠襦”指的是古代贵族的服饰,象征着尊贵和权力。“寻旧梦”则可能是指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或梦想。“不知今夕是何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感。
  6. 第六句:“说饼但馀名士气。”这里的“说饼”可能指的是中秋吃月饼的传统,而“馀名士气”则可能是指剩余的文人气息或文化韵味。“飞觞终取虏王头”中的“虏王头”可能是指敌人或侵略者首领的脑袋,这里的“飞觞”可能是一种饮酒方式,意为畅饮豪饮,以此象征英勇或豪迈。“大江东去连沧海”这句诗借用了长江东流到大海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且听珠娘发棹讴”中的“珠娘”可能是一个歌女的名字,这里的“发棹讴”可能是指唱歌,这里的歌声可能是指一种艺术表达或情感抒发。
  7. 第七句:“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丘逢甲是清朝晚期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这首诗不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