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洲廿四水西东,十八红船铁索中。
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
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
莫怪桥名工附会,江山原已属韩公。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词歌赋的内容进行赏析。首先,“垒洲廿四水西东”,这是描绘了广济桥的地理形势。接着,“十八红船铁索中”点出广济桥的特点。“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这两句是说世事变化多端,但潮汐却始终未变。最后,“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这几句是说广济桥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答案】
译文:
在垒洲上,二十四条河从东到西流去;十八艘红色的船在铁索间往来穿行。世事变化多端,但潮汐却始终不变。五
州之地出产鱼、菜,可以向官府申请运来。两岸的花草树木繁茂,莺鸟鸣叫,花儿盛开,船上的妓女们聚集在一起。不要怪
怪地认为广济桥是韩琦所建,其实江山本来就是属于韩琦的。
【注释】
垒洲:指广州附近的江心沙洲。廿四:二十。十八:数词。这里指十八艘。
红船:指船身涂有红色漆的大船。铁索:指用铁制成的绳索。
粤闽:广东、福建。通:交通方便。
五州:指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五个州郡。鱼菜:泛指各种鱼类蔬菜。行:流通运输。
莺花:指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和鸣叫着的黄莺,这里借指男女青年男女相会。集:聚拢。篷:船舱。
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附会
赏析:
《广济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前六句写广陵地势之高,后三句写广陵地势之低。全篇虽只有六句,但写广陵的地势高低,却用了“高”“下”二字,而且“堆砌得如此工稳”。
首联以堆砌地名的方式,写出广陵地势之高。“垒洲”是广陵的别称,而“廿四”则是指广陵城北有座小山(今大观山),因山上有座石塔而得名“廿四”。这一句是说在广陵城北,有一列绵延不绝的小山,它们像一道道屏障,把广陵城与外界隔离开来。这些小山,就是诗人笔下所说的“垒洲”。“西东”两字,既写出了小山的数量之多,又写出了它们的方位之偏。诗人站在广陵城内,抬头望去,只见那连绵不绝的小山,就像一条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
颈联两句是对首联的具体化和具体化。诗人通过描写红船往来穿梭于铁索之间,潮汐涨落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广陵的险要。这里的“铁索”,并非实指铁制的绳索,而是借指江面上连接两岸的桥梁。因为当时的桥梁都是用铁制成,所以人们便把这种建筑叫作“铁索”。而“红船”则是当时人们用来载运货物和行人的船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广陵地处险要,但由于有了铁索这样的桥梁,来往的船只就可以安全地通行无阻。而潮汐的变化,也始终没有改变这座桥梁的作用。
尾联两句是对前六句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诗人通过对广陵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广陵的繁华和富饶。这里的“五州”是指当时的广州、韶州、南州、桂州、容州五个州郡。“鱼菜”则是对当地水产资源的生动描述。这里的“行官帖”则是对当时官方文书往来的一种形象描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广陵地处偏僻之处,但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却是如此丰富多彩。这里的“莺花”则是对当地春天景色的一种生动描绘。而“妓篷”则是指妓院的船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广陵地处偏远之地,但那里的男女青年男女相会却是如此频繁。这两句诗既是对前六句的具体化和补充,又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这首诗以广陵地势的高低为线索,将广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融为一体,展现了广陵的繁荣富饶和独特魅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优美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