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草檄笔空酣,神理虚存暴未龛。
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瑶章竞托三青鸟,羽卫翻劳二白骖。
收拾皋言注孙子,更无兵许牧之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作品,内容如下: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军中草檄笔空酣,神理虚存暴未龛。
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瑶章竞托三青鸟,羽卫翻劳二白骖。
收拾皋言注孙子,更无兵许牧之谈。

注释:

  • 军中草檄笔空酣:在军中起草檄文的笔力已经耗尽了。
  • 神理虚存暴未龛:虽然神灵的道理存在,但暴力尚未消除。
  • 只见螺舟来海外:只见那螺旋形的舟船从海外而来。
  • 未容马柱表交南:无法容纳马匹作为标志去表达南方的意义。
  • 瑶章竞托三青鸟:精美的文书竞相委托给三只青鸟。
  • 羽卫翻劳二白骖:侍卫人员反而劳累了两个白色骖马。
  • 皋言注孙子:将《孙子》一书中的言论加以注解。
  • 更无兵许牧之谈:再也没有像孟子那样的谈论战争和和平的言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军事征伐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军事征伐的忧虑和思考。首句“军中草檄笔空酣”,描述了军中草拟檄文的场景,笔墨挥洒如同酒一般,但最终却显得空虚而无力。次句“神理虚存暴未龛”,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暴力存在的担忧和不满,认为尽管神灵的道理存在,但暴力尚未消除。

接下来的两句“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则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螺舟象征着海上航行,而马柱则象征着陆地上的征战,两者都无法实现。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生动,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两句“瑶章竞托三青鸟,羽卫翻劳二白骖”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军事行动的担忧和反对。他希望能够借助于三青鸟这样的神秘力量来寄托自己的意愿,而不希望让侍卫人员过度劳累。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军事征伐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忧虑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