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歌声起半酣,茫茫项定与刘龛。
岂真汉厄逢三七,终见尧封暨朔南。
誓罢猫仍容武鼠,梦回虎已啮嬴骖。
百王道在焚难尽,数典偏怜有籍谈。
以下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 诗句:“军中草檄笔空酣,神理虚存暴未龛。”
译文:在军中起草檄文时笔墨酣畅淋漓,神理与现实之间存在空虚与空缺。
赏析:此句描绘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困惑。通过“军中草檄”这一具体行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责任担当。而“神理虚存暴未龛”则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与不足,表达了对政治黑暗与腐败的不满与批判。
- 诗句:“祗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译文:只见螺舟驶向海外,无法容纳马柱表交南的局势。
赏析:此句运用了意象丰富的手法,将“螺舟”与“马柱”相对照,表达了对于国家现状的无奈与忧虑。螺舟象征着小国寡民的和平景象,而马柱则代表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政治威压,两者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国际形势的看法。
- 诗句:“瑶章竞托三青鸟,羽卫翻劳二白骖。”
译文:瑶章争相委托给三青鸟,羽毛的保护使二白骖疲于奔命。
赏析:此句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三青鸟和二白骖分别代表着忠诚可靠的辅政大臣和勤勉尽责的将领,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这种对于忠诚与奉献的讽刺,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现象的深刻洞察。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是一首充满忧思与感慨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内容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与自然景物的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