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当代几恭醇,四海荒荒五十春。
玉斧河山非故土,金縢雷雨属何人?
杜鹃巢冷诗仍作,鹦鹉盟寒疏枉陈。
豆粥芜蒌前诏在,也曾哀恸慰臣民。

叠前韵

贤王当代几恭醇,四海荒荒五十春。

玉斧河山非故土,金縢雷雨属何人?

杜鹃巢冷诗仍作,鹦鹉盟寒疏枉陈。

豆粥芜蒌前诏在,也曾哀恸慰臣民。

注释:

贤王:指贤良的君主。

恭醇:恭敬而纯正,这里指的是对君主的尊敬和忠诚。

四海:指全国,泛指天下。

五十春:五十年的岁月。

玉斧:古代帝王用来治理国家的工具,这里指的是皇帝的权力。

河山:国家的领土。

故土:原来的土地。

金縢:一种古代的封缄方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文书或物品上。

雷雨:自然现象,这里可能象征着国家的动荡和变革。

杜鹃:一种鸟,常被视为悲伤的象征。

巢冷:鸟巢寒冷,比喻国家的局势凄凉。

诗仍作:诗歌仍然被创作出来,表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鹦鹉盟:古代的一种誓约,以鹦鹉为信物的盟约。

寒疏:冷淡疏远,这里可能指的是政治上的冷漠和疏离。

豆粥:一种清淡的食物,这里可能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清廉的品质。

芜蒌:一种植物,可能代表着荒芜和凋零。

前诏:皇帝之前的诏书,这里可能指的是朝廷的法令或政策。

也曾哀恸:曾经也为之悲伤和哀悼。

慰臣民:安慰和安抚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国家状况的关注和忧虑。首句“贤王当代几恭醇,四海荒荒五十春”描绘了当今贤良的君主,但国家却面临着五十年的荒废和困境。第二句“玉斧河山非故土,金縢雷雨属何人?”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领土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统治者已经不再熟悉这片土地和人民。第三句“杜鹃巢冷诗仍作,鹦鹉盟寒疏枉陈”则通过鸟类象征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不满。第四句“豆粥芜蒌前诏在,也曾哀恸慰臣民”则提到了朝廷的法令和政策,虽然这些都已经过时,但是诗人仍然为百姓感到悲哀和担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政治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