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兰苕偶唱酬,诗人从古例悲秋。
千林落日僧归寺,一笛西风客倚楼。
尘世折磨增老境,江天空阔有渔舟。
不须浪跕飞鸢日,已念平生马少游。

【注释】

碧海:指大海;兰苕,即兰花。偶唱酬:偶然的唱和酬答。诗人从古例悲秋:古人常以秋天为悲伤的时节。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千林落日僧归寺,一笛西风客倚楼:意思是夕阳西下时,树林中的僧人回到寺庙,而远方的游客则靠在楼台上吹起笛子。尘世折磨增老境,江天空阔有渔舟:意思是在尘世中的种种磨难使得人渐渐老去,而江面空旷开阔,又有渔船在水上飘荡。不须浪跕飞鸢日,已念平生马少游:意思是不必像鸟儿那样在云中盘旋,也无须像飞鸢那样在空中飞翔,我已经想好了我的一生要像马少游那样驰骋于广阔的原野。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海上落日后的景象。“兰苕”,这里指兰花。“碧”,指大海。“偶”是偶然之意。“悲秋”,指对秋天的感受。诗人感慨自己与前人的遭遇相似,都是因秋天的到来而感伤。颔联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叹。“僧归寺”和“客倚楼”两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佛教的出世和人生的世俗两种不同境界,诗人通过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颈联两句写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于尘世的种种磨难的无奈和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应该像马少游一样驰骋在广阔的原野上,不受任何束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人生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