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难年荒未罢兵,高秋骑马出佗城。
白云寺古山容瘦,黄木湾深海气生。
南雪挂松飘昨梦,西风吹荻战秋声。
大江东去人西上,难遣茫茫百感情。
【注释】
《五叠前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当时诗人因遭贬谪,流寓夔州,与友人相会,即景抒怀,感慨良多。诗的前两句点明时势艰难,年岁荒旱而战火未息;接着写自己骑着高秋时节的马,离开故乡,来到佗城。后四句写诗人在白云寺、黄木湾等处所见,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全诗情感真切,意境深远,风格沉郁悲壮。
首联:“时难年荒未罢兵,高秋骑马出佗城。”
颔联:“白云寺古山容瘦,黄木湾深海气生。”
颈联:“南雪挂松飘昨梦,西风吹荻战秋声。”
尾联:“大江东去人西上,难遣茫茫百感情。”
【赏析】
《五叠前韵·时难年荒未罢兵》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夔州出瞿唐峡,过渝州,溯长江而上,至白帝城时所做。诗中描写了三峡一带的山川景色,以及作者在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受。
首联:“时难年荒未罢兵,高秋骑马出佗城。”
“时难年荒”:指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
“未罢兵”:《新唐书·郭子仪传》:“自京师陷贼,朔方军尚数万,吐蕃亦尚数万,皆望风降款,唯河、陇及淄青、魏博犹不降耳。肃宗即位,诏子仪等进师,未几而贼平。”
“高秋”:秋季,泛指深秋。
“骑马”:指杜甫乘马而行。
“出佗城”:指从涪州出发,经过巫县、黔州,到达戎州。“佗城”是巫县的别称。
“高秋”:秋季,泛指深秋。
“骑马”:指杜甫乘马而行。
“出佗城”:指从涪州出发,经过巫县、黔州,到达戎州。“佗城”是巫县的别称。
颔联:“白云寺古山容瘦,黄木湾深海气升。”
“白云寺”:位于巫县西南,为唐代古刹之一。
“古山”:古老而又荒凉的山脉。
“海气升”:指深谷中水汽蒸腾上升。“升”通“升”,上升。
“黄木湾”:位于巫县东北,为古代地名。
颈联:“南雪挂松飘昨日梦,西风吹荻战秋声。”
“南雪”:南方的积雪。这里借代巫山。
“黄木湾”:位于巫县东北,为古代地名。
“海气升”:指深谷中水汽蒸腾上升。“升”通“升”,上升。
“荻”: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直立高大,有白色细毛。
“西风”:指秋天的风。
“秋声”:秋天的声音。
尾联:“大江东去人西上,难遣茫茫百感情。”
“大江”:长江。
“东去”:向东流去。
“西上”:向西上去。杜甫此时由四川奉召回长安,故云“西上”。
“百感情”:许多感情。这里指国事、家事、个人遭遇等复杂心情。
【译文】
时世艰难,战乱未停;秋高马行,出走他乡。
白云寺古老山体消瘦;黄木湾水波翻腾生气蓬勃。
南面雪山飘落着昨日的雪花,西风吹起芦荻发出阵阵秋声。
大江滚滚东去,我只好往西远行,难以摆脱那茫茫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