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一老此登楼,廿五年来迹未收。
诗草偶镌山畔石,画梅同镇海南州。
千秋铜柱悲交趾,一疏金牌比岳侯。
霄汉此心吾亦有,倚阑斜日不胜愁。

【注释】:

1.登楼:登上高楼,即诗仙。

2.廿五年来:二十年来。

3.山畔石:山边石头。

4.画梅:画上的梅花。

5.铜柱:指汉代的铜柱刻文,记载汉武帝征伐南越的历史。

6.交趾:古地名,在今越南北部。

7.岳侯: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8.霄汉:天空。

9.倚阑斜日不胜愁:倚在栏杆上,斜着眼看落日,不胜忧愁。

【译文】:

衡阳一个老头儿登上了高高的楼台,从二十岁到五十年没有回家过。偶尔把诗句镌刻在山边的石头上,画上的梅花和海南州一样美丽。

千秋铜柱上写着悲伤的故事,一纸金牌可比肩岳家军。

我仰望星空,此心也如霄汉一样高远,只是倚在栏杆上,看着斜阳,心中不禁感到忧愁满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此时杜甫流落梓州,生活困苦。诗人登楼眺望,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七律。

前四句写诗人的登楼之思。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间,说明诗人登高望远的原因。“衡阳”句点出诗人登临之所;“廿五”句表明诗人已登楼多年。诗人在楼上徘徊凝想,久久不能自拔。

三、四句写登上高楼的所见所感。“山畔石”三字写出作者在山顶遥望远方的情致,“诗草”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五、六句写诗人在山中偶见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怀。“画梅”,既指画上的梅树、梅花,又暗含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铜柱”句,诗人以铜柱为证,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交趾”、“岳侯”,都是诗人的典故。“交趾”是指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疆域,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家乡。 “岳侯”,指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豪迈气概。

七、八两句写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感叹时光飞逝。“一疏金牌比岳侯”,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叹。“霄汉此心吾亦有”,这句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追求自由的愿望。

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倚栏,眺望落日,感叹人生无常。诗人面对落日,不禁心生愁绪,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