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来访郑安期,卓锡兼寻景泰师。
名士无聊托仙佛,神州有泪混华夷。
蒙蒙海色闻边角,莽莽春愁上酒旗。
斜日下山谋一醉,红棉开遍越王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羽的《清明日游白云山》全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披云来访郑安期,卓锡兼寻景泰师。
披(披开)云访(探访)郑安期,同时拜访景泰大师。

名士无聊托仙佛,神州有泪混华夷。
名士(有名望的人)无趣地求助于神仙和佛门,中国(指中原地区)却悲伤地哭泣着融入了四方少数民族之中。

蒙蒙海色闻边角,莽莽春愁上酒旗。
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的海色映入眼帘,春天的忧愁似乎爬上了酒馆的酒旗。

斜日下山谋一醉,红棉开遍越王祠。
夕阳西下时计划去饮酒消愁,红花盛开的越王祠在等待着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游历白云山的经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首联通过“披云”二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深入探寻的精神态度。接着以“卓锡”一词点出寻找的是景泰师,可能是一位高僧或者道士。这里的“卓锡”是一种修行方式,意指将锡杖悬挂于寺庙之上,以示修行的决心和虔诚。

第二联中,诗人表达了对名士无趣生活状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遭受外侮的哀痛。这里的“神州”是指整个中国,而“有泪”则暗喻国家的不幸与悲哀。这种悲愤之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

第三联中,“蒙蒙海色”描绘了海边景色的朦胧与遥远,而“莽莽春愁”则是春天的愁绪弥漫开来,如同酒旗上的春意盎然,但却又带着一丝忧郁。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了他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

尾联中,“斜日下山谋一醉”,诗人计划在落日余晖中借酒消愁。这里“一醉”,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而“红棉开遍越王祠”则描绘了春天里红棉盛开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希望借助春天的美好来忘却心中的苦闷,寄寓着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幅富有哲理性的山水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