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舒啸失长风,沦落闲身五岭东。
一片雄心无处著,孤城斗大万山中。
【注释】
寻镇山(zhōu)楼故址:寻,寻找。镇山楼,指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的庐山东林寺,后改名为“白公馆”。
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越日,过了第二天。遂,就。城北诸山,指庐山西北面群山。诗题中说:“游”,应是游览的意思,这里指游历。
【译文】
寻找寻镇山楼旧址时,因登上城楼四下眺望,第二天便游览了城北十二座名山。
天南舒啸失长风,沦落闲身五岭东。
一片雄心无处著,孤城斗大万山中。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流落五岭东边的时期,写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初到长安,曾一度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后来,由于权贵的排挤,他被迫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四处漂泊、浪迹天涯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流落五岭一带时写的。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寻访旧居。“寻镇山楼故址”中的“镇山楼”指唐代李白曾隐逸于江西庐山东南的“白公馆”,也就是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李白在《与元丹丘》中曾写到:“借问吴中理发师,何如泰山严选徒?我愿骑黄鹤过扬州,扬帆纵酒登金山。”可见他曾有游览江南名胜的愿望,但终未实现。而此时,他却来到湖南的五岭地区,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捉弄和无奈。
次句“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点出出游的时间。“遂”字,表明这次出游的目的明确,不是一时兴起。从诗意看,此次游览是在一个清晨,诗人刚到五岭地区不久就进行的,所以景色特别清新可爱。
第三句“天南舒啸失长风”,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五岭山区的壮阔景色。“天南”指岭南地区;“长风”,即长风万里,比喻广阔的空间。李白在这里抒发了他胸怀壮志,却感到抱负无法施展的郁闷情怀。
第四句“沦落闲身五岭东”,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抑郁心情。五岭东边指的是韶关以东一带。“落魄”,意思是失意,无出路。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只好寄情山水,消磨岁月的痛苦心情。
第五句,写自己在五岭地区的所见所感。“片”字,用得极为准确,表现出作者面对自然景物时那种无可奈何、心有余悸的心境。
最后一句“孤城斗大万山中”,写自己站在山顶上俯瞰群山时的感受。这里的“斗”字,形容万山之小、千峰之矮,形象地说明了自己所处的地势十分险要,周围环境十分险恶。同时,这也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前途渺茫的凄凉心境。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感情真挚,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