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暖还寒昨夜风,江城东望晓溟蒙。
不知春色在何处?
三十二峰烟雨中。
【注释】
骤:突然。还:又。寒:不暖。昨夜:昨日。风:春风。晓溟蒙:天刚亮,云雾朦胧。江城:指金陵(今南京),古称江宁。东望:向东眺望。三十二峰:南京钟山,山上有东西南北三十六峰,其中南面有方山、虎山等三十二峰。烟雨中:笼罩在烟雨之中。
【译文】
昨天夜里突然回暖,春风吹得人又冷又暖,清晨我站在金陵城外眺望东方,只见一片迷蒙的烟云和薄雾。不知道江南春天在哪里?只见那长江两岸的山峰,烟雾笼罩着,若隐若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首句以“骤暖”写春回,“还寒”写春去;次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江城东望,见晓溟蒙;第三句抒发诗人对春天渺茫而难寻觅的感慨;末句点出诗人的游踪和心情,也暗含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平实质朴。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天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离之中,心情十分苦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第一句写春风吹拂,乍暖还寒,这是说天气忽冷忽热,使人难以适应,暗示了时局的不稳定。
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江边晨景图:朝霞映照在江面上,水气蒸腾,迷蒙一片,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这景色显得朦胧而神秘,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惆怅。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失落感。他站在江边,仰望着天空,却找不到春天的迹象。这种迷茫和失落之情,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第四句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感受:只见江两岸的群山,被一层轻纱似的云雾遮掩着,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和无奈。
第五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不知春色究竟在哪里?这句话既反映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渴望和寻找,也体现了他对当前政治形势的不满和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哀怨之情,使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