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十八洞中天,闻有桑麻未垦田。
洞口云封人不到,空中楼阁住神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结构层次、手法等进行充分地解读,然后依据标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思想情感来进行分析。
“忆上杭旧游”,是诗人在上杭游览时作的一首诗。上杭,即今福建上杭县。上杭地处福建西部,为闽西重镇,有十八洞之称。诗人曾在此游览,故有此诗。
颔联:“闻有桑麻未垦田。”意思是说,听说那里有一片尚未开垦的荒田。这两句写诗人到上杭后所见到的景象:只见那洞口云雾缭绕,人迹罕至,里面却住着仙人。
颈联:“洞口云封人不到,空中楼阁住神仙。”意思是说,洞口云雾缭绕,人不能进去。上面空无一人的楼阁,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写诗人所见上杭景色,并想象其景致。“楼阁”二字,既指山巅上的楼阁,又暗含诗人的仙风道骨之气质。这两句写诗人所望之景。“云封”“楼阁”,既是实景,又含有虚幻色彩。“云封”句中一个“封”字,不仅写出了云雾的弥漫,而且写出了人的神秘莫测。“云”字,在这里还含有一种朦胧美,它使读者产生联想,仿佛云雾之中,有一座座楼阁,它们隐没于云雾里,使人难以寻觅。而“楼阁住神仙”一句,则把这一景象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一句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巅,有层层叠叠的楼阁,这些楼阁高入云端,仿佛与天空相接,宛如人间仙境一般。诗人站在山巅之上,仰望云雾之中的楼阁,似乎看到了仙人的身影在楼阁中飘忽往来。
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山峦、云雾及仙人居住之处;后两句描绘诗人想象的楼阁与仙人。前两句写山峦、云雾及仙人居住之地,后两句写诗人想象的楼阁与仙人。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上杭的景色。
【答案】
忆上杭旧游
梅花十八洞中天,闻有桑麻未垦田。
洞口云封人不到,空中楼阁住神仙。
译文:
十八洞中的梅花盛开,听说那里还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
洞口云雾弥漫,人无法进入其中,但那里却有仙人居住。
山上云雾缭绕,仿佛有楼阁直通天际,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此篇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景。上杭地处福建西部,为闽西重镇,为十八洞之一。十八洞者,山间多洞也。上杭境内山峦起伏,峰壑深秀,其间有名胜古迹众多。诗人游历上杭时,登高望远,看到山峦起伏,山峰耸立,山中云雾缭绕,景色十分迷人。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联写景。“闻有桑麻未垦田。”意思是说,听说那里有一片尚未开垦的荒田。这两句写诗人到上杭后所见到的景象:只见那洞口云雾缭绕,人不能进去,里面却住着仙人。这两句写诗人所见上杭景色,并想象其景致。“楼阁”二字,既指山巅上的楼阁,又暗含诗人的仙风道骨之气质。这两句写诗人所望之景。“云封”“楼阁”,既是实景,又含有虚幻色彩。“云”字,在这里还含有一种朦胧美,它使读者产生联想,仿佛云雾之中,有一座座楼阁,它们隐没于云雾里,使人难以寻觅。而“楼阁住神仙”一句,则把这一景象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一句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巅,有层层叠叠的楼阁,这些楼阁高入云端,仿佛与天空相接,宛如人间仙境一般。诗人站在山巅之上,仰望云雾之中的楼阁,似乎看到了仙人的身影在楼阁中飘忽往来。
第三联写意。“洞口云封人不到,空中楼阁住神仙。”意思是说,洞口云雾弥漫,人无法进入其中,但那里却有仙人居住。这两句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巅,有层层叠叠的楼阁,这些楼阁高入云端,仿佛与天空相接,宛如人间仙境一般。诗人站在山巅之上,仰望云雾之中的楼阁,似乎看到了仙人的身影在楼阁中飘忽往来。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上杭的自然景观和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