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值蒙古世,曾有化人师。
说法动帝听,天龙护南归。
乃从万石腹,手辟招提基。
一狮作佛吼,万象咸佛皈。
竞传古佛身,应化来南维。
弹指五百年,时代纷传疑。
问佛佛不言,问僧僧岂知。
上有延祐钟,下有至治碑。

以下是对《南岩均庆寺诗四首》的逐句解析:

  1. 昔值蒙古世,曾有化人师
  • “昔值蒙古世”表明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 “曾有化人师”则可能是指历史上有一位高僧或者修行者在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说法动帝听,天龙护南归
  • “说法动帝听”描述了该地方的高僧能够用佛法感动皇帝,使得皇帝都为之动听。
  • “天龙护南归”可能是指这些佛法的保护使得佛教文化得以在南方流传。
  1. 乃从万石腹,手辟招提基
  • “乃从万石腹”意味着这个地方如同万石之腹,充满了丰富的宝藏。
  • “手辟招提基”则表示这位僧人用手开辟了一处佛教修行的场所。
  1. 一狮作佛吼,万象咸佛皈
  • “一狮作佛吼”形象地描绘了狮子化作佛的吼声,象征着佛法的力量。
  • “万象咸佛皈”则意味着所有的生灵都信仰佛法,皈依佛门。
  1. 竞传古佛身,应化来南维
  • “竞传古佛身”指的是人们争相传颂古代佛祖的真身。
  • “应化来南维”则可能是指佛祖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此地。
  1. 弹指五百年,时代纷传疑
  • “弹指五百年”形容时间的短暂,就像弹指一样迅速。
  • “时代纷传疑”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个时代的诸多疑问和争议。
  1. 问佛佛不言,问僧僧岂知
  • “问佛佛不言”反映了人们在寻求佛法时,佛陀往往不给予直接的回答。
  • “问僧僧岂知”则可能是指虽然询问僧人,但他们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佛法的本质。
  1. 上有延祐钟,下有至治碑
  • “上有延祐钟”指的是山上有一座名为“延祐”的钟。
  • “下有至治碑”则可能是指山下有一块名为“至治”的碑文。

《南岩均庆寺诗四首》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歌,它更是一幅描绘历史、文化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丘逢甲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