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石亦非木,非青亦非绿。
山中铜龙鱼,云是稚川畜。
东坡昔时见,鱼一而龙六。
何时益八龙,灵怪惊俗目。
嗟哉古铜仙,化身同一哭。
南汉昔铸时,铜光九天烛。
不知谁负去,得毋见可欲。
惟有金佛身,至今守群秃。
趺坐金莲花,冷阅人世速。
明月飞上天,慎哉保尔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游罗浮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
    注释: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非石亦非木,非青亦非绿。(不是石头也不是木头,颜色不是青色也不是绿色)
    注释:这里用“非”字来强调罗浮山的奇特之处,它不像普通的山石、树木和植物那样有明确的界限和特征。

  3. 山中铜龙鱼,云是稚川畜。(山中有一种叫做“铜龙鱼”的生物,它们好像是稚川饲养的)
    注释:稚川,指晋代道士何晏,他曾隐居在东阳山,后人以稚川代指隐士或山林中的修行者。铜龙鱼可能是一种珍稀的鱼类,具有独特的外貌或者习性。

  4. 东坡昔时见,鱼一而龙六。(苏东坡曾经见过这种鱼,每条鱼都像是龙一样)
    注释: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这里的“鱼一而龙六”可能是指铜龙鱼的数量众多,每一条都显得像龙一样。

  5. 何时益八龙,灵怪惊俗目。(什么时候可以有八条这样的龙?这样的景象会让世俗的眼睛感到震惊)
    注释:“八龙”可能是指铜龙鱼的数量达到了八条之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如此罕见景象的惊叹之情。

  6. 嗟哉古铜仙,化身同一哭。(感叹那些古老的铜仙,他们竟然化身为同一个哭泣的人)
    注释:古铜仙可能是对古代铜制艺术品的一种称呼,化身同一哭则表达了一种悲哀的情感,可能是因为这些铜仙的消逝。

  7. 南汉昔铸时,铜光九天烛。(南汉时期铸造铜器的时候,铜的光芒能够照耀到九天之上)
    注释:南汉,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一带。这句话描绘了铜光的辉煌景象。

  8. 不知谁负去,得毋见可欲。(不知道是谁把它背走了,是否因为看到了什么诱惑的东西)
    注释:负去,意思是带走,背着离开。得毋是文言文中的疑问词,相当于“莫非”。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铜光消失原因的猜测。

  9. 惟有金佛身,至今守群秃。(只有那金质的佛像,到现在依然守护着一群秃头的人)
    注释:金佛身,指金质的佛像。群秃,可能指的是和尚或者出家人。这句话描绘了寺庙中金佛的形象。

  10. 趺坐金莲花,冷阅人世速。(盘腿坐在金莲花上,静静地观察着人间的繁华迅速流逝)
    注释:趺坐,意为盘腿坐着。金莲花,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莲花座,象征着吉祥和纯净。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1. 明月飞上天,慎哉保尔独。(明亮的月亮高悬夜空,小心保护着你的孤独)
    注释:明月飞上天,指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慎哉,意为小心谨慎。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孤独状态的认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罗浮山的独特景观和传说故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铜龙鱼、古铜仙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深度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