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徙倚到斜曛,镇日消闲只看云。
疏懒自安庸吏拙,不须摘发颂神君。

【注释】

兰阳:地名,在今江苏省。即事:写景抒情之事。

徙倚:徘徊。斜曛:夕阳偏西时的景象。

镇日:终日。消闲:悠闲自在。看云:欣赏自然景色。

疏懒:慵懒。自安:自我感觉良好。庸吏:平庸的官。拙:指水平、才能不高。

摘发:揭发、弹劾。颂神君:歌颂神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家乡时的诗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闲适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生活表示了厌倦和不满。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远,不事雕琢,有唐人风韵。

首句“凭栏徙倚到斜曛”,写诗人在傍晚凭栏而立,久久地凝望远方,直至斜晖渐落。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这里的“凭栏”是动词,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徙倚”也是动词,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而“到斜曛”则形象地描绘出夕阳西下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第二句“镇日消闲只看云”,则是诗人在观赏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时所发出的感慨。这里的“消闲”是动词,表现出诗人在闲暇之余的乐趣;“只看云”则是诗人观察的对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这句诗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第三句“疏懒自安庸吏拙”,则是诗人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总结。这里的“疏懒”是形容词,表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自安”是动词,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庸吏拙”则是比喻,用来描述诗人在官场上的无能和拙劣。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或抱怨,而是选择了以“疏懒自安”来面对自己的缺点,这种豁达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一句“不须摘发颂神君”,则是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摘发”是动词,表现了诗人的警惕和谨慎;“颂神君”则是名词短语,指的是那些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神灵。然而,诗人却并不需要去赞美这些神灵,而是选择以“不须摘发颂神君”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这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值得我们深思。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和超脱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