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藏修,结社事已末。
诗从性情出,岂于此中得。
苏侯泮宫俊,英声久烜赫。
闻与元珍子,两雄动相扼。
昨枉尺素书,约我为社客。
我不如元珍,怜渠卧消渴。
难为数相就,尘务互偪侧。
倡酬岂不美,所愧才力啬。
飞札谢诸君,斯言毋厚责。
颖士用拙邀结社作诗奉答
古人重藏修,结社事已末。
诗从性情出,岂于此中得。
苏侯泮宫俊,英声久烜赫。
闻与元珍子,两雄动相扼。
昨枉尺素书,约我为社客。
我不如元珍,怜渠卧消渴。
难为数相就,尘务互偪侧。
倡酬岂不美,所愧才力啬。
飞札谢诸君,斯言毋厚责。
注释:
颖士:指诗人自己。
古人:指的是古代的人。
重:重视。
藏修:隐居修炼。
事:事情。
出:显露。
苏侯:指苏武。
泮宫:指鲁国的泮水之滨的学宫。
英声:英勇的名声。
闻与:听说和。
元珍:指元结。
两雄:两个英雄。
枉:请。
尺素书:书信。
约:相约。
我:诗人自己。
不如:比不上。
怜:可怜或同情。
难为:难以做到。
数:多次。
相就:相聚。
尘务:世俗事务。
倡酬:唱和、应答。
斯言:此话。
毋:不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邀请他加入诗词社团的回应之作。
第一句“古人重藏修,结社事已末”,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修炼,远离世俗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修养和宁静,而不是沉迷于世俗之事。
第二句“诗从性情出,岂于此中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诗歌应该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接下来四句“苏侯泮宫俊,英声久烜赫”,是对苏武在鲁国泮水之滨的学宫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声誉的赞美。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苏武的敬佩之情。
接着四句“闻与元珍子,两雄动相扼”,则是对元结的介绍。他认为元结就像两匹雄健的战马,相互争斗,互不相让。
最后的六句“昨枉尺素书,约我为社客。我不如元珍,怜渠卧消渴。难为数相就,尘务互偪侧。倡酬岂不美,所愧才力啬。飞札谢诸君,斯言毋厚责”,则是诗人对于加入诗词社团的回应。他认为,他不如元结,但他愿意接受邀请,加入这个社团。同时,他也感到惭愧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不足,难以胜任这个社团的工作。然而,他仍然感谢朋友们的好意,并表示不会过于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