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涨初添后,溪流溅杜蘅。
盘山怜马力,占雨辨禽声。
万里伏波地,三军挟纩情。
桃源去渐远,回首暮烟平。

诗句注释:

  1. 春涨初添后,溪流溅杜蘅。
  • “春涨”:春天的水涨潮,可能指的是水位上升。
  • “初添后”:表示水位在上涨后的状态。
  • “溪流”:小溪或河流,特指此处的水流。
  • “溅”:水流冲击到物体上,形成水花。
  • “杜蘅”: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水花。
  1. 盘山怜马力,占雨辨禽声。
  • “盘山”:形容地形复杂,山势曲折。
  • “怜马力”:同情马匹的辛劳。
  • “占雨辨禽声”:通过预测天气来辨别鸟儿的叫声。
  1. 万里伏波地,三军挟纩情。
  • “伏波地”:古代地名,可能是指某个与马相关的地点,如战场、战场附近等。
  • “三军”:泛指军队,这里的“三军”可能是指一支庞大的军队。
  • “挟纩情”:抱着棉被的情感或温暖。
  1. 桃源去渐远,回首暮烟平。
  • “桃源”:一个传说中的理想之地,常在文学和艺术中作为避世之地的象征。
  • “去渐远”:逐渐远离了那个理想的桃花源。
  • “回首”:回头看的意思。
  • “暮烟平”:夕阳下的烟雾渐渐散去,天空变得平静。

译文:
春天的涨潮使溪流的水花四溅,仿佛杜蘅一样。
盘绕的山峰让人同情马儿的辛苦,通过预测雨水来判断鸟鸣声。
我们的军队行走在遥远的伏波之地,士兵们怀抱着温暖的被褥。
桃花源越来越远,我回头望时,暮色中的烟雾已消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行进中感受到的自然景色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马的情感。首句通过春水的涨潮和溪流溅起的水花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季节景象。第二句则转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即盘山和预测雨声,这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知和理解。接着的三句展现了军队在广阔天地中的行进,以及他们在行军过程中所抱持的情感,特别是对马匹的同情和对温暖被褥的珍惜。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远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距离的感慨。整体来说,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