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易台边路,荒荒蔓草茸。
能留太古石,犹有六朝松。
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
泉斋今不见,凭吊夕阳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点易台》。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联:“点易台边路,荒荒蔓草茸。”
- 注释:点易台的路边,荒凉地生长着茂盛的野草。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点易台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荒荒”和“蔓草茸”两个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一片荒芜的景象,给人一种苍凉、凄凉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二联:“能留太古石,犹有六朝松。”
- 注释:这些古老的石头能够保留下来,还有那些古老的松树依旧存在。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珍惜和赞美。他不仅看到了这些石头和松树的存在,更是从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倡导的。
第三联:“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
- 注释:在幽静的山涧中,可以听到敲击寒石的声音;在稀疏的树林中,可以听到远处钟声悠扬。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景象和悠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幽远、宁静的氛围。这里的“寒筑”和“远钟”都是对声音的形容,通过这些声音,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林的寂静和钟声的回荡,让人心旷神怡。
第四联:“泉斋今不见,凭吊夕阳春。”
- 注释:现在的泉水斋已经不见了,只能凭吊过去的夕阳和春天。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遗憾。他通过“泉斋今不见”来表达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而“凭吊夕阳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过去的留恋之情。这种怀旧之情,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五言律诗,通过对点易台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