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乍过小桥东,得得精庐问远公。
春院鹤归松桧老,晓堂龙出水云空。
沾衣细湿花朝雨,渡海虚传飓母风。
准拟狂澜深处去,行装检点日初红。
过海粟庵访学文和尚
扁舟乍过小桥东,得得精庐问远公。
春院鹤归松桧老,晓堂龙出水云空。
沾衣细湿花朝雨,渡海虚传飓母风。
准拟狂澜深处去,行装检点日初红。
注释:扁舟:小船。精庐:精致的居室,这里指寺庙中的客房。远公:即慧远(334-416),晋代僧人。他住持的道场在庐山,因此后人称他的居所为“东林”。春院:春天的庭院。鹤:古代文人常用鹤作为诗文中的象征物。松桧:松树和柏树。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此处借指山寺。龙:指瀑布。“出”字原缺,根据上下文推测应是“飞”。虚传:传说。飓母风:《法华经》卷三说:“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咒主陀罗尼尊。”《楞严经》卷七说:“如来现此娑婆世界,有四大海,海中诸岛,岛各有佛,号为四洲。”其中“第四洲”即是“南海”。因“南”与“难”同音,所以又称“南风”为“南难”。此处指海上风暴。狂澜:狂暴的波涛,比喻猛烈的风雨。日:太阳。红:指太阳的颜色。译文:小船刚刚驶过小桥向东,就来到慧远大师的精庐询问远公禅师。春天的庭院中有一只鹤回到了山林,松树和柏树都已经老了,早晨的殿堂就像龙飞腾出水云一样。沾湿的衣服上还带着花朝的雨水,渡过大海后虚传了飓风母风的声音。我准备着狂风暴雨中前行,我的行囊检查了一下,太阳已经露出了它红色的笑脸。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了作者乘船游览东海时的所见所闻。开头两句写舟过东林,寻访远公的故事。东林寺在江西庐山,慧远法师于此结坛讲道,故名”东林”。远公,姓慧远,名志学,晋代僧人,曾于东林寺讲经说法,后世称为”东林祖师”。这两句用典,意谓作者此次出游,是受到慧远的影响。接下来两句写山寺景色,”鹤归”、”龙出水”,形象描绘了山寺之幽静。最后两句描写海上之行,”日初红”暗示出海的时间很早。全诗以景衬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