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屏迹小村中,风景依稀柳市同。
蔬圃秋声瓜架雨,草桥野色藕池风。
喧阗腰鼓迎田祖,酩酊肩衣散社翁。
最爱山前霜信早,千林柿叶一分红。
【注释】
幽栖:隐居。屏迹:隐居不问世事。柳市:柳姓聚居的地方。蔬圃秋声:蔬菜瓜果园中,秋风萧索的声音。瓜架雨:指在瓜架上淋着的秋雨。草桥野色:指桥头野草的颜色。藕池风:荷花池上吹来的阵阵清风。田祖:田神。酩酊:酒醉。肩衣散社翁:披着破衣散漫地行走在社庙前的老者。山前霜信早:山前早有寒霜降落的消息。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深秋时节农村的图画。诗以“幽栖”开头,勾出一幅隐士的生活画面。接着写村居所见之景、所闻之声,如柳市同处、菜圃秋声、草桥野色等,都写得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更显得质朴真挚。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小诗。首句是总说,点明题意:“幽栖”即隐居;“小村中”,说明是乡村。次句写自己隐居的村庄,与柳姓人家的聚居地方相似。第三四句写自己隐居之处的周围风光。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触觉两方面着笔,把一个静谧而优美的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蔬圃秋声”、“瓜架雨”,都是耳闻目睹的景物。“蔬圃”就是种菜的地方,“秋声”,是指秋天菜畦中蟋蟀叫声,“瓜架雨”,是指瓜棚上秋雨滴沥之声,都是听觉的感受,用“秋”字加以修饰,更增加了季节感。“草桥野色”、“藕池风”,都是视觉和触觉的结合,写出了秋天的景色:草桥边野草的颜色,荷花池上清风徐徐吹拂的感觉。这些诗句都是用白描手法写的。
五、六两句,写村中的人们过节的情景。“喧阗”,热闹非凡的样子;“腰鼓”,指民间的乐器;“田祖”指田神;“社翁”,指社庙旁的看门人。“迎田祖”,是说人们在过节时,放起震天响的鼓来迎接田神,表示祈求丰收的意思;“散社翁”,则是说人们在节日里披头散发,散漫地在社庙前徘徊。这里用了两个动词:一个是“迎”;一个是“散”。这两个动词,一方面显示了农村节日气氛的热烈,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农民淳朴的性格特点,他们既虔诚敬拜神灵,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七、八两句是说,最令人喜爱的,是山前的霜降消息来得早。“柿叶一分红”,是说枫叶变红。枫树秋季落叶,到了初冬,叶落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时,霜降来临,叶子上的水珠凝结成红黄色的霜花,所以叫“柿叶一分红”。“霜信早”则表明了时间是在深秋。
【译文】
隐居在小山村中,风景依稀柳家村。
蔬菜园里秋声脆,瓜架雨洒荷池风。
喧阗腰鼓迎田祖,酩酊肩衣散社翁。
最爱山前霜信早,千林柿叶一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