葹菉丛中自葆真,懒从詹尹问前因。
老将及耄宁争智,生本多忧任贺贫。
耻效纵横欺世辈,甘为勤苦授经人。
握兰总受皇天眷,肯道儒冠误此身。
【注释】
葹菉丛中自葆真:指自己隐居山林,保持自己的本性。葹菉,一种植物。
詹尹问前因:指问原因。《庄子·逍遥游》:“詹何曰:‘人故穷厄于其所也。’”詹尹,即詹何,传说他是商朝的贤人,他问渔夫:“你刚才钓到了什么?”回答说:“一条鱼。”又问:“你有网吗?”回答说:“没有。”于是,詹何就教他制作了鱼网。“问前因”,即求得捕鱼之术。
老将及耄宁争智:意谓老年人应该不争强好胜的智慧。将,年长之人;耄,老年。争智,与智慧相竞争。
生本多忧任贺贫:意思是生来就有许多忧愁,所以乐于帮助贫困的人。贺,庆贺。
横纵欺世辈:横,纵横家,战国时纵横家代表苏秦、张仪等以游说为业。纵,纵横家,战国时纵横家代表苏秦、张仪等以合纵为业。欺世辈,即欺世盗名之徒。
勤苦授经人:勤苦地教导别人。经,经典,这里指儒家的经典和学问。
握兰总受皇天眷:握着兰花总是受到上天的眷顾,喻指受到朝廷重用。
儒冠误此身:儒帽戴在头上,误了自己的一生。儒冠,儒士所戴的帽子。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隐逸文人,闲居山野之中而心系天下百姓疾苦,对那些欺世盗名之徒不屑一顾。诗人虽隐居山林,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大事,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诗中第一句“葹菉丛中自葆真”是全诗的起兴之笔。葹菉是一种草药,这里借指“葹菉丛中”,表明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喧嚣尘世,保持自己的本色。“自葆真”即保持本性,不随世俗而改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
第二句“懒从詹尹问前因”承接上句之意,说明诗人之所以选择隐居生活,是因为不愿意去追求功名利禄,而去探究人生的奥秘。“詹尹”,古代传说中的智者,此处借指寻求人生智慧的人。诗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探求真理,而不是为了名利而奔波。
第三联两句“老将及耄宁争智?生本多忧任贺贫”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到老年应该不争强好胜的智慧,而是应该安享晚年,过平静的生活。同时,诗人还表示自己乐于帮助贫困的人,因为他生来就有许多忧愁,这些忧愁促使他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里的“多忧”既指个人遭遇的痛苦,也指国家社会的忧虑。
第四联“耻效纵横欺世辈?甘为勤苦授经人”则揭示了诗人的志向和抱负。他不愿意去追随那些欺世盗名之徒,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骗世人。相反,他更愿意成为一位辛勤工作、传授知识的学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勤奋和奉献精神的崇尚。他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去造福社会,而不是去追求个人的名利。
最后一句“握兰总受皇天眷?肯道儒冠误此身”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始终受到皇天的眷顾,这是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认为自己选择隐居并非出于对朝廷的不屑,而是出于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即使戴上儒帽,他也认为自己并没有因此而误了自己的一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仰和信念的坚定,以及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