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传君被杀,时令我含酸。
疑信心如汲,惊呼泪掷丸。
纵能全性命,或已半伤残。
好葆松筠节,坚贞度岁寒。
【注释】
- 蒋生:指蒋士铨。蒋士铨(1640—1725),字季仁,一字心余,号清远道人,江西铅山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69)进士,授编修,后因事受株连下狱。其诗多感愤之语,著有《忠雅堂集》。
- 屡传君被杀:屡次传出蒋士铨被害的消息。
- 时使:时时使人。
- 汲: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南。这里代指汲县。
- 惊呼泪掷丸:形容极度惊恐,哭喊声中泪水飞溅如珠子般乱滚。
- 全性命:保全自己的生命。
- 半伤残:身体受到损伤。
- 松筠节:松柏的枝干,比喻人的高风亮节。
- 坚贞:坚持节操,不屈从。
- 度岁寒:度过严冬。
【赏析】
此为怀友悼友之作。诗人与蒋士铨相知甚深,曾于顺治十六年(1659)春同登太白楼,作《怀蒋生》七律四首。此次相逢,二人又重聚于京师。但不久,蒋士铨便遭冤陷,流放边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悲痛。
首联直抒胸臆,点出“杀”、“酸”。
颔联写自己对蒋士铨的深切同情。“疑”字,写出了诗人对好友的关切之情。诗人担心朋友无辜受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含恨悲泣。
颈联写朋友的不幸遭遇和诗人的痛苦心情。诗人用“信”字,既表示了自己对友人的信任和关心,也暗指友人遭受迫害是冤枉的,表现了作者对蒋士铨深厚的友情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
尾联抒发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诗人以松、竹比喻自己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不畏艰险、坚持节操的决心。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及对友人坚定信念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