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渺何极,扁舟相因依。
偶随意所惬,遂与清风期。
眳藐岚光晚,夷犹兰楫迟。
崖阻若无路,鸟去随所之。
孤客拭尘目,遐心摅幽思。
沙洲拾芳草,静谷搴紫芝。
为耽沃州隐,愿与泥涂辞。
夜榔松下月,朝洒矶上丝。
流泉寄输委,浮云惜分离。
阳光西望昃,叹息方自兹。

【注释】

入:到。桐庐港:即桐庐江口,长江与富春江汇流处。张山人:不详。

渺何极:茫茫无际。相因依:互相依靠。

随意:任其自然。惬:心满意足。遂:便。清风期:清高之志。

眳:同“幔”,帐幕。藐岚光晚:晚霞映照在岚气之上。夷犹:徘徊犹豫。

崖阻:岸壁险阻。若:好像。无路:没有路可通。所:代词,你。之:往。

孤客:孤独的旅客。拭:抹去。尘目:尘埃蒙住的眼睛。遐心:远大的心意。

遐思:深远的思绪。沙洲:水边的沙滩。芳草:香草,这里指兰花。搴:拔取。紫芝:一种名贵的草药。

耽:喜爱。沃州隐:指隐居沃州,这里泛指隐士。泥涂:泥土上,这里指隐居之地。辞:告别。

夜榔松下月:夜晚,樟树下有月色。朝洒矶上丝:早晨,溪水中有细流。

流泉:流动的泉水。输委:寄托、寄付。浮云:浮游的云。惜分离:舍不得离别。

昃:太阳偏西。方自兹:方才停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桐江口偶遇张山人的即兴之作。全诗四句一韵,每句七字,平仄分明,音调和谐,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平淡”的风格。全诗以山水为景,写诗人对张山人的仰慕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心。

第一首诗前二句写诗人乘着扁舟来到桐江口时的情景。诗人由江水的浩渺无边联想到自己的渺小,而自己又不得不依赖这小舟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三、四句写诗人随意地欣赏美景,享受清风吹送的愉悦心情。第五、六句写诗人在山中徘徊,感到岸壁险阻,找不到通向目的地的路,只能随鸟儿而去。第七、八句写诗人看到岸壁险阻,便打消了继续前行的念头,只身一人返回岸边休息。第九、十句写诗人在岸边休息时想到自己像一只孤客一样,只好抹去眼睛上的尘垢,眺望远方。第十一、十二两句写诗人在闲居无事的时候,心中产生深远的思绪;他想到自己如同采撷到沙洲上的香草和水边的兰草一样,应该珍视这些美好的事物,而不要白白浪费光阴。第十二、十三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应当像隐居于沃州的隐士一样远离喧嚣,过上清静的生活,不再与世俗之人打交道。

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江边看到夕阳的景色,便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他想到自己在江边洗过澡后,又在石头上搓过手了。第六、七句写诗人想到自己像一只孤独的鸟一样,只有飞向高处才能自由自在,所以便顺着水流的方向一直向前飞去。第八、九句写诗人想到岸壁险阻,便不敢再往前走,只好回头望一眼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第十、十一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乡了,于是赶紧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第十二、十三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于是决定不再回到那偏僻的乡村中去。

这首诗以山水为景,写出了诗人对张山人的仰慕之情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