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辨真伪,岂以论屈伸。
小儒矜片长,盛气压群伦。
沟浍小沧海,丘垤卑昆岷。
昧者不自量,谁与指迷津。
宣尼称至圣,不敢居智仁。
尧舜独千古,渊衷逊臣邻。
胡为蚩蚩辈,辄欲多上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名为《杂兴》。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释义和赏析:

  1. 读书辨真伪,岂以论屈伸。
    译文:通过阅读来辨别真伪,难道只是讨论成败得失吗?
    注释:在这里,“辨真伪”指的是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论屈伸”则是指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策略。韩愈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辩论,而是为了实际的应用。

  2. 小儒矜片长,盛气压群伦。
    译文:那些年轻的学者自恃才高,傲慢地压制着周围的同类。
    注释:这里提到的“小儒”指的是年轻而有才华的学者,他们往往自视甚高,看不起其他的人。而“片长”可能是指他们的才能或成就虽然有限,但却显得突出。

  3. 沟浍小沧海,丘垤卑昆岷。
    译文:就像小小的沟浍比不过浩瀚的大海,渺小的丘垤也比不上高大的昆吾山。
    注释:这里的“沟浍”指的是细小的水沟,而“沧海”则是大海的别称。用“沟浍”比喻“沧海”,意味着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价值,不应该妄自菲薄。而“丘垤”则是形容小土堆,用来与“昆吾山”相比,强调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地位。

  4. 昧者不自量,谁与指迷津。
    译文: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不懂得衡量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又有谁能为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呢?
    注释:在这里,“昧者”指的是那些不明白道理、不自知的人,而“自量”则是指自我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韩愈鼓励人们应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局限和能力范围,这样才不会盲目地追求目标。而“迷津”则是指前路迷茫,不知道如何前进。

  5. 宣尼称至圣,不敢居智仁。
    译文:孔子也被尊称为圣人,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智慧和仁德的象征。
    注释:孔子被尊为儒家思想的宗师,他的学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尽管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依然谦逊,没有把自己看作是智慧和仁德的象征。

  6. 尧舜独千古,渊衷逊臣邻。
    译文:尧舜虽然独一无二,但他们的德行却像泉水一样深不可测,他们的谦让却像是臣子一样亲近。
    注释:尧舜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他们的德行和谦让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在这里,“独千古”意味着尧舜的成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渊衷逊臣邻”则是指他们虽伟大但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如同臣子一样亲近百姓。

  7. 胡为蚩蚩辈,辄欲多上人。
    译文:那些愚蠢无知的人竟然想要超过别人,真是太可笑了。
    注释:在这里,“蚩蚩辈”指的是那些愚蠢无知的人,而“上人”则是指超越他人。韩愈批评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想要超越别人,这种行为是可笑且不值得效仿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