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涎浡潏竞公洄,极目洪涛亦壮哉。
谁学元虚重作赋,浮天无岸一登台。
【注释】
迤涎浡潏:形容水波汹涌的样子,语出《庄子·秋水》:“鯈之浮于海也,可正言也。”竞公洄:争相向上游,指争先恐后的上溯。极目:尽目力所见。洪涛:巨浪。元虚:张衡的字。张衡曾作《思玄赋》,称“元虚”为“玄”。作赋:指创作赋体文章。重作赋:指重复创作赋文。浮天无岸:意谓登高临远。一登台:意谓登上山巅的楼台,即“登高”之意。
【赏析】
此为七绝,是诗人在游览名胜台阳时所做。全诗写景生动,语言精炼,意境开阔,气势恢宏,给人以雄奇壮观的美感享受。
首句“迤涎渤潏竞公洄,”写台阳江水奔腾澎湃、浩浩荡荡,与大江东流汇合,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这里用了两个动词“竞”和“回”,表现了水流的动态。“迤涎渤潏”形容水流的汹涌激荡,“竞”写出水的争先恐后之势,“回”写出水的顺逆相间之态。
次句“极目洪涛亦壮哉”,进一步描写诗人观水所见的景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只见那滚滚而来的江水,犹如一条巨龙从天际而来,又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直扑云天,其势磅礴、威武雄壮。“极目”二字,表明诗人视野开阔,心驰神往;“亦壮哉”则表明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赞叹不已。
三、四两句是说诗人在欣赏这番景色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哲理。诗人以“谁学元虚重作赋”起笔,点明主题。“谁学元虚”指的是张衡(字元虚)的《思玄赋》一文,其中写道:“元虚者,玄之别名也;玄者,天也。”诗人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而面对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人们应该像张衡一样,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歌颂自然之美。
最后一句“浮天无岸一登台”,则是诗人对这一哲理的总结。“浮天无岸”形容台阳江水浩渺无边,宛如天地之间一片汪洋;“一登台”则表明诗人登上了高山之巅,放眼远眺。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整首七绝结构严谨,意境开阔,语言精炼而又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