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延良
【注】台阳:指台湾。泱漭(yāng mǎng):水势浩荡的样子。 天然险奇:天然形成的险峻景象。激轮翻轴:形容船桨击打水面,激起水波。厜㕒:山崖上的岩石,此处指江中的岩石。 当关:指海峡两岸。风卷桃花浪:比喻海浪掀动着岸边的桃花。王师:指南宋军队。直入:直接进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台湾海峡的壮丽景色和南中国海的浩瀚无边。诗中用“激轮翻轴”形容船只行驶的雄壮场面
【注释】 迤涎浡潏:形容水波汹涌的样子,语出《庄子·秋水》:“鯈之浮于海也,可正言也。”竞公洄:争相向上游,指争先恐后的上溯。极目:尽目力所见。洪涛:巨浪。元虚:张衡的字。张衡曾作《思玄赋》,称“元虚”为“玄”。作赋:指创作赋体文章。重作赋:指重复创作赋文。浮天无岸:意谓登高临远。一登台:意谓登上山巅的楼台,即“登高”之意。 【赏析】 此为七绝,是诗人在游览名胜台阳时所做。全诗写景生动,语言精炼
萧森清影罩幽亭,畅好涛声倚槛听。 台阳八景之一,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的南面,东接江口镇。 萧森:指景色幽静、清冷。 清影:指清冷的水光或月色映照在景物上。 幽亭:幽静的小亭子。 畅好:畅快地享受。 涛声:波涛的声音。 倚栏:靠在栏杆上。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坐在亭子里,欣赏着萧森清冷的景色,听着波涛拍击栏杆发出悦耳的声音,感到十分舒畅和满足。 好似钱塘秋八月,濆沦澎濞鼓雷霆。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
【注释】 台阳:即台州。八景:《晋书·羊祜传》载,吴国孙权曾下令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的钟山、石头城、虎丘三峰上各建一观,并命陆玩作《吴都赋》。后来有人批评这种建筑过于繁丽,于是陆玩又写了一篇《丹阳记》,把吴都的景色分成八景,分别加以赞美。这里指台州的美景。绮(qǐ):五彩丝织品,这里泛指五色缤纷的景物。天半晴:天空一半晴朗,意即雨过天晴。西屿:西边的小岛。轩轩:高起的样子。翻:倒过来。斜照
台阳八景是中国古代对台湾地方风景的赞美,其中“晨曦潋滟恰东升”一句描述了日出的美景。 译文:朝阳在东方升起,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一片大海。 注释:潋滟——形容水面闪动的样子;东升——太阳从东方升起。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晨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第二句“万里鲸波晓雾蒸”,描述了海天一色的景象。 译文:广阔的海面上,晨雾弥漫
【注释】 泱漭(yāngmǎng):广大无边。 激轮:指船只。 厜㕒:即“橹”(lǔ)。一种船桨。 当关:指关口要塞。 风卷桃花浪:风浪掀起的波浪像桃花瓣一样翻卷。 王师:指正义之师,这里暗指岳飞的军队。 【赏析】 《台阳八景》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共八首,此为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台阳八景”之一——桃花浪,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开头两句:“泱漭天然设险奇,激轮翻轴拍厜㕒
【注释】台阳:指台城。八景:台城的八个美丽景色。孤悬:高耸,孤立。圆锐:形容山峰的轮廓。蜃(shèn)窟:传说中的大海上出现的一种幻景。漫漫堆玉:形容云雾缭绕,山峰似一堆堆洁白的玉石。穹窿:峰峦。匡庐:庐山,在江西星子县。 【赏析】此诗为台城新八景之一。首联写台城北固的奇观:山石如盘踞的孤猿,巍然屹立于海中;云气如滚滚的白浪,弥漫起伏于天际。颔联写登高望远,看到一片荒漠之地
荡缨标子竖横沙,的砾红灯灿落霞。 久息欃枪歌乐利,浪花深处有渔家。 注释:台阳八景之一,描绘了夕阳下的海边景色,远处的礁石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美丽,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声音和渔民的生活场景相映衬,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译文:夕阳下的沙滩上,海风轻轻吹拂,礁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远处的渔船在海浪中摇曳,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歌曲,享受着捕鱼的快乐。 赏析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描写海上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以“苍茫岛屿露巉岩”开篇,描绘出一幅海天一色、岛屿苍茫的画面;“一棹烟波藏巨镇”,写渔船在烟波浩渺中隐现,展现出一幅渔村晚归图。全诗意境开阔而深邃。 【答案】 苍茫岛屿露巉岩, 蟹舍渔村落日衔。 一棹烟波藏巨镇, 海天无际送归帆
余延良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尽管资料不多,但通过现有的信息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上留下了一定成就的文人。 生于清乾隆年间,具体时间大约在1736至1795年之间。由于历史记载的限制和现存文献的稀缺,关于其生平的具体细节并不详尽,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从他在诗坛的成就来看,其文学才华不容忽视。尽管只有八篇存世的诗文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