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如海起风烟,渺弥春光绿上天。
绕袖黏鞍飞絮活,随他漂泊十三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晓诗意,理解每个句子的意象及意境,在此基础上揣摩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把握诗句运用的主要手法。
“于役易州作四首”是这首诗的标题。于役:出外任官。作:写。易州:今河北易县。这是作者在易州任上所写的一组诗。
“垂杨如海起风烟,渺弥春光绿上天。”垂杨:杨柳。起风烟,即起于风烟中。茫茫无边的春光绿到天际。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春天景色图。“渺渺”,无边无际的样子。
“绕袖黏鞍飞絮活,随他漂泊十三年。”飞絮:随风飘散的柳絮。黏、粘。十三:实指十三年,这里泛指长时间。这句写柳絮随风飞舞,飘荡不已。诗人用飞絮来象征时间,抒发了作者在外任上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答案】
垂杨如海起风烟,渺渺春光绿上天。
绕袖黏鞍飞絮活,随他漂泊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