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梓林(1776—1814),字季良,号敬庵,兆鹏四子,梅林弟。
幼随父官博陵,读书颖慧。
为文雄浑雅健,善概括史事。
嘉庆十五年举于乡,十九年赴礼部试,既出闱,以病卒于家。
以文行著于乡。
及卒,私谥文悫先生。
生卒年:?-?
钱梓林(1776—1814),字季良,号敬庵,兆鹏四子,梅林弟。
幼随父官博陵,读书颖慧。
为文雄浑雅健,善概括史事。
嘉庆十五年举于乡,十九年赴礼部试,既出闱,以病卒于家。
以文行著于乡。
及卒,私谥文悫先生。
生卒年:?-?
【注释】 谒:拜见。 首出:首先出来。开元会:唐玄宗时,曾于开元三年(715)举行盛大的朝会,称为“开元会”。 园陵:帝王的坟墓。 仙馆:神仙的居所。 馀碧石:残留下的青绿色石碑。碧石:青绿色的石头。 溪水绕丛祠:小溪环绕着树林和祠堂流过。 衣冠:指古代的官服。古:古代。 金身面目奇:金光闪闪的面孔和身体显得奇异。 洪荒:远古时代。无记载:没有记录。旧志:指前代的史书。传疑:引起人们的怀疑。
【注释】 1. 都亭:古代官名,指州、府的长官的官署。 2. 峭帆亭:亭台建筑在陡峭的山墙上。 3. 夹:两河并立。 4. 古木:高大的树木。 5. 千岁鹤:鹤龄很长。 6. 欸乃:船桨声。 7. 峰峦:山峦。 8. 寒烟外:云雾缭绕的地方。 9. 落照中:夕阳西下。 10. 欸乃歌声:船夫摇桨时的歌唱。 11. 乡国似:故乡的感觉。 12. 诗筒:写诗用的竹筒或纸筒。 【赏析】
重登峭帆亭 旅馆无情绪,旗亭忆旧游。 山河犹似昔,风景已成秋。 稚燕随群戏,残蝉曳响流。 莼鲈归兴动,倍觉起离忧。 注释: - 旅馆无情绪:在旅馆里没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 旗亭忆旧游:回忆起过去在旗亭的游玩经历。 - 山河犹似昔:山脉和河流仍然像以前一样。 - 风景已成秋:周围的风光已经呈现出秋天的景象。 - 稚燕随群戏:小燕子跟随大群在嬉戏。 - 残蝉曳响流
家君调任青县 此地称为繁剧,从来报难最难。 冲途兼水陆,终日费眠餐。 但恐惭名宦,何心博美官。 嘉言殊可绎,民活一分宽。 注释: 家君 调任青县:家君,对他人的谦称,这里指自己的父亲。调任,指的是调动职务。青县,地名,位于今中国山东省。 此地称为繁剧,从来报难最难:这个地方被称为繁忙和复杂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报告很难。繁剧,繁忙和复杂的事务。报难最难,报告的困难和复杂程度。 冲途兼水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沧洲览古五首》之一。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诗句解读: 1. 去国情何恝, - “去国”指的是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故乡。“情怀何恝”(情怀何以能恝置)表明了诗人对于离别家乡的深切情感。 2. 悠然爱独醒, - “悠然”形容一种自在、悠闲的状态。“独醒”则指独自清醒地面对世界。这里可能暗含诗人虽身在异乡但仍保持独立思考与清醒判断的态度。 3. 岂无兄弟友谊,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然后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此题是考查诗歌的炼字、内容概括以及写作手法,注意从炼意炼句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①访求中山西山诸胜(游历)②尝考舆地志:曾查阅《舆地志》③清州多名胜,北地汶篁少
郑经,字守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郑经的诗歌创作主要收录在《江上诗钞》中。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是《偕胡修六都闲望滕王阁故址》。这首诗通过对滕王阁旧址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刘树鑫并非清代诗人,而是现代人物。刘树鑫(1861年—1943年)是清朝末年的官员和教育者,字贡三,生于高庄子村。他的父亲清骏在清同治元年举人,曾任怀来县教谕。刘树鑫少年时受到家庭的良好熏陶,并得到舅父张湛的影响。 刘树鑫的诗词作品《挽张之洞联》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该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关注,以及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钱梓林(1776—1814),字季良,号敬庵,兆鹏四子,梅林弟。 幼随父官博陵,读书颖慧。 为文雄浑雅健,善概括史事。 嘉庆十五年举于乡,十九年赴礼部试,既出闱,以病卒于家。 以文行著于乡。 及卒,私谥文悫先生。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