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得幽栖趣,清间似野僧。
山窗云外磬,板屋雨中镫。
抛笔吟初断,开樽兴转增。
西峰凝翠霭,着履共谁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一般落脚点是分析妙处、效果及意义。答题思路如下:1.通读全诗,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2.理解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丰富内涵,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3.注意诗歌中重要语句的作用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
(1)“久得幽栖趣”意思是:我长久以来找到了隐居的快乐。幽栖,指隐居,这里指隐居的乐趣或乐趣。趣,情趣。诗人通过写自己久居幽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2)“清间似野僧”意思是:清幽的山林像是一位僧人。间,清幽。诗人通过写自己在山林中的清幽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3)“山窗云外磬”,意思是:山窗之外响起了钟声。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石头制,中间有孔。诗人通过写自己在山窗外面听到的钟声,表现了他在山林中的宁静生活。
(4)“板屋雨中镫”,意思是:简陋的房屋在雨水中闪烁着灯光。板,简陋。诗人通过写自己在简陋的板屋中的生活,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5)“抛笔吟初断”,意思是:放下手中的笔墨,开始吟诵。抛,放下。诗人通过写自己在放下手中的笔墨之后开始吟诵,表现了他的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得。
(6)“开樽兴转增”,意思是:打开酒杯后兴致更高了。开樽,即举杯,这里指饮酒。兴,兴趣、兴致。诗人通过写自己喝酒后兴致更高,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7)“西峰凝翠霭,着履共谁登”,意思是:西边的山峰被翠绿的薄雾笼罩着,我带着鞋子和谁一起攀登。着履,穿着鞋。翠霭,青烟般轻薄而美丽的云雾。诗人通过写自己和谁一起攀登山峰,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
【答案】
译文:
我长久以来找到了隐居的快乐,清幽的山林像是一位僧人。山窗之外响起了钟声,简陋的房屋在雨水中闪烁着灯光。放下手中的笔墨,开始吟诵,打开酒杯后兴致更高了。西边的山峰被翠绿的薄雾笼罩着,我带着鞋子和谁一起攀登。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隐者在山中的闲居生活。全诗意境恬淡,风格清新,不事雕琢而自然天成,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联两句,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自己久居幽居的乐趣。“久得幽栖趣”,表明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珍视和留恋。而“清间似野僧”,则是进一步描绘出这种乐趣的境界:既清静又像一位僧人。
颔联二句,诗人把视线由自己拉向四周,写自己在这清幽的环境中的感受:窗外传来了钟声。这里的“清幽”不仅是指环境而言的,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反映。“磬”,是一种佛教法器,击之可以发出悠扬和谐的声音。
颈联二句,写诗人的闲情逸致:放下笔墨,开始吟诵;拿起酒杯,兴致更高。这几句诗表现出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写诗人的遐想:西峰被翠绿的薄雾笼罩着,我带着鞋子和谁一起攀登?“着履共谁登”,既写出了西峰被翠绿薄雾所笼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心中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