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儒林传》,先生第一人。
空山尚祠宇,众口枉缁磷。
红鹤有时去,青松终古春。
匡庐初识面,惟觉此间真。

诗句原文:

南渡《儒林传》,先生第一人。

空山尚祠宇,众口枉缁磷。

红鹤有时去,青松终古春。

匡庐初识面,惟觉此间真。

译文:
在南渡时期,儒家学者中他是最杰出的人物,他的学说被广泛传播。尽管山林中有许多祠堂,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崇拜仍然不减当年。有时红鹤会离开,而青松依然屹立着。我第一次来到匡庐时,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真正魅力。

关键词解释:

  • 南渡:《儒林传》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儒学家事迹的传记类作品,南渡则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宋朝南迁后的文化发展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很多学者和文化人士选择向南迁移,以寻找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研究和教学。南渡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于北方来说更为宽松,儒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 先生第一人:这里的“先生”是对某个人或某位学者的尊称,表明他在当时的学术领域内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而“第一人”则强调了他在众多学者中的卓越表现和突出成就,成为无可匹敌的佼佼者。
  • 空山尚祠宇:空山通常指的是没有人类活动的山,因此“空山”一词常用来表达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尚祠宇”则说明在这些无人问津的山中,仍有许多庙宇、祠堂等建筑存在。这可能暗示着这些地方曾经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现在虽然人迹罕至,但依旧保留着他们的身影和影响。
  • 众口枉缁磷:这句话似乎有些语病,可能是输入错误导致的文字断句问题。从上下文来看,这里应该描述的是许多人对某个事物或人物的评价和看法。”枉缁磷”可能是某种特定的象征或比喻,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全文进行解读。
  • 红鹤有时去:红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有时离开,可能意味着某种变化或结束。然而,根据这首诗的背景和情境,这里的“红鹤有时去”可能并非字面意思上的离去,而是象征着某种暂时的分离或变化。
  • 青松终古春:青松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恒久不变的精神。“终古春”则表示无论经历了多少岁月变迁,这种坚韧的精神始终如春天般生机勃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坚韧精神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 匡庐初识面:匡庐是庐山的别名,也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地理名词。“初识面”可能表示第一次见到这个地方或这个地名,或者指初次了解庐山的风景和文化。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对庐山以及庐山文化的初次认识和探索。
  • 惟觉此间真:这里的“真”可能指的是真实、真切或真理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这个地方的真实感受和评价。他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认为庐山是一个真实、真切且充满真理的地方。

赏析:
吴爚文的《庐山白衣洞谒朱子祠》通过对庐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眼光。诗中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同时,诗人也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儒学文化的敬仰和传承的决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历史文化的致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