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节曾闻烈日如,巴山藏碧廿年馀。
遗编到处淋漓在,不见濡毫盾上书。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题理斋爱吟草

亮节曾闻烈日如,巴山藏碧廿年馀。
遗编到处淋漓在,不见濡毫盾上书。

注释:

  • 亮节:明亮的节操。
  • 曾闻:听说过。
  • 烈日如:比喻光明照人。
  • 巴山:四川一带的山。
  • 藏碧:隐藏青色。
  • 廿年余:二十年左右。
  • 遗编:遗留下来的书卷等。
  • 淋:湿透。
  • 濡:沾湿。
  • 盾上书:用盾牌写的字。这里指的是书写。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赞美的是理斋的明亮节操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诗中通过“烈日如”和“藏碧”两个意象,展现了理斋的坚韧不屈和深沉内敛的性格。同时,通过描述其遗留下来的书卷,表达了对其学问和才华的钦佩。最后一句,“不见濡毫盾上书”,则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盾牌写下的字,表达了理斋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文才,不被困难所屈服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