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树榆枌,刍酒年年酹使君。
正似西充凭吊地,灵祠风雨至今闻。
注释:
浣花溪畔有棵榆树,每年祭祀使君的仪式都在那里举行。
正像西昌凭吊之地,灵祠风雨声至今还在耳旁回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题写自己的草堂时所作,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首联“浣花溪畔树榆枌,刍酒年年酹使君。正似西充凭吊地,灵祠风雨至今闻。”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浣花溪畔榆树和祭祀使君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榆树象征着家乡,祭祀使君则是表达对故人的怀念。诗人用“正似西充凭吊地”来形容这个地方,表明他在这里祭拜的是自己的故人。而“灵祠风雨至今闻”则暗示着这个地方的历史久远,令人感慨万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又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颔联“正似西充凭吊地,灵祠风雨至今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正似西充”指的是杜甫曾经担任过的地方西昌,这里充满了他的足迹和回忆。“凭吊地”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祭拜故人的情感。而“灵祠风雨”则暗示了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让人心生敬意。这里的“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还暗指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记忆。
尾联“题理斋爱吟草,此联亦复何言?”(《题李龟门所藏王右军书屏》其二》)是诗人在题写草堂之后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之情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这里的“题理斋爱吟草”是指杜甫在整理自己的诗稿时,喜欢在书房里吟咏诗文。而他所说的“此联亦复何言”,则是表示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夸赞。这也反映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高洁品质和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