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下谁家宅,楼阁连云高百尺。阴阴乔木掩双扉,翠竹斜欹粉墙白。
墙边老人向我语,此宅曾经三易主。当年结构费千金,文杏为梁楠作柱。
其中池馆最幽闲,割取真山当假山。风牵弱柳侵窗碧,鸟蹴飞花缀砌斑。
朝朝暮暮欢不已,谁知衰盛旋相倚。产籍家亡可奈何,一朝更作尚书里。
珠帘翠幕复辉煌,慢舞凝歌乐未央。玉箫吹彻层台月,金鼎烧残绣闼香。
据门豪仆猛于虎,手把雕笼教鹦鹉。公子公孙尽慷慨,黄金挥掷如泥土。
尚书死后二十年,沧海渐渐成桑田。冠裳凋落繁华歇,朱履宾朋散似烟。
从此萧条日复日,子孙无力重修葺。鸳瓦飘零画栋颓,鸺鹠夜作人声泣。
花落花开空好春,苔痕满壁总伤神。参差乱石堆荒沼,十二阑干毁作薪。
不堪冻饿双眉皱,有人更把千金购。回首从前总惘然,风光今日还依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华贵宅邸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卧龙山下谁家宅,楼阁连云高百尺。”描绘了华贵宅邸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高度。卧龙山是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而诗人所描述的这座宅邸则建在山脚下,其楼阁之高可望及云霄,彰显了其宏伟壮观。
第二句“阴阴乔木掩双扉,翠竹斜欹粉墙白。”进一步描绘了宅邸周围的自然景色。茂盛的树木掩映着双扇大门,翠绿的竹子斜倚着洁白的墙壁,形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致为宅邸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第三句“墙边老人向我语,此宅曾经三易主。”则转入到对宅邸历史变迁的描述。墙上的老人似乎在向诗人诉说着这座宅邸的往事:它曾经历过多次主人的更迭,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接下来的诗句“当年结构费千金,文杏为梁楠作柱。”则具体描写了宅邸的建筑风格与材质。诗人提到这座豪宅曾经耗费了大量的金钱用于建造,其中使用的木材如文杏、楠木等均为上乘材料。这种奢华的装修反映了主人的富有与高贵身份。
第五句“其中池馆最幽闲,割取真山当假山。”则描述了宅邸内最为宁静宜人的部分——池馆。这里虽然并非真实的山川美景,但通过精巧的设计,却营造出了一种仿佛置身山谷之中的感觉。
第六句“风牵弱柳侵窗碧,鸟蹴飞花缀砌斑。”进一步描绘了宅邸内外的自然景观。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使其轻轻摇曳;鸟儿掠过空中,落在了窗边的花丛之上。这些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之中。
接下来的句子“朝朝暮暮欢不已,谁知衰盛旋相倚。”则是对宅邸主人生活方式的概括。他们每天过着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富贵也终将衰落,一切都将随风而去。这是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八句“产籍家亡可奈何,一朝更作尚书里。”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哀。尽管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家业与地位,但最终却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家产被没收,自己沦为阶下囚。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珠帘翠幕复辉煌,慢舞凝歌乐未央。”则以华丽的装饰和欢快的音乐来衬托宅邸主人的奢靡生活。珠帘翠幕之下,人们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享受着无尽的欢乐。然而,这种繁华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伤与寂寞,因为不久之后,这些美好都将成为过去,化为尘埃。
第九句“玉箫吹彻层台月,金鼎烧残绣闼香。”进一步描绘了宅邸内奢华生活的场景。玉箫声声,穿透层层楼阁传来;金鼎燃烧,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主人生活的富足与尊贵。然而,这种繁华背后的空虚与寂寞也随之而来。
第十句“据门豪仆猛于虎,手把雕笼教鹦鹉。”描绘了主人家中仆人威猛如虎的场景。豪仆们手持雕琢精美的笼子,驯服地教导着鹦鹉,展现了主人家中仆人的强大实力与威武之气。然而,这种权势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孤独与无助。
第十一句“公子公孙尽慷慨,黄金挥掷如泥土。”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家中子弟们的豪迈与挥霍。他们挥金如土,尽情享受着富贵生活,然而这种挥霍行为最终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遗憾。
第十二句“尚书死后二十年,沧海渐渐成桑田。”则以时光流转来暗示主人的命运变迁。二十年前,尚书还是一位权势显赫的人物,如今却已经成为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第十三句“冠裳凋落繁华歇,朱履宾朋散似烟。”则进一步描绘了宅邸主人的衰落与孤独。昔日的华丽服饰已经消失殆尽,曾经的宾客也纷纷散去如同烟雾一般。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第十四句“从此萧条日复日,子孙无力重修葺。”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家族的衰落与困境。自始至终,家族始终处于一种萧条的状态,而子孙们也无法再重新修缮这座宅邸。这种持续的衰败与无奈让人深感悲凉。
第十五句“鸳瓦飘零画栋颓,鸺鹠夜作人声泣。”则进一步描绘了宅邸的破败景象。鸳鸯瓦片飘落,雕栏画栋倒塌,夜晚时鸺鹠的叫声仿佛都在哭泣。这种凄凉的景象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与悲悯之情。
第十六句“花落花开空好春,苔痕满壁总伤神。”则以四季变化来比喻主人家族的兴衰起伏。无论是春天的花开花落,还是冬天的寒霜覆盖,都无法改变家族命运的无常。这种永恒的主题让人不禁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第十七句“参差乱石堆荒沼,十二阑干毁作薪。”则描绘了宅邸周边环境的荒凉与破败。杂草丛生的荒地上,乱石堆积;原本精致的栏杆已经被烧毁,只剩下断垣残壁。这种荒凉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第十八句“不堪冻饿双眉皱,有人更把千金购。”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家族的困境。他们在饥饿与寒冷中苦苦支撑,甚至有人用千金来购买他们的头颅。这种残酷的现实让人不禁感到震惊与悲痛。
第十九句“回首从前总惘然,风光今日还依旧。”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回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与辉煌,心中仍然充满了惘然与惆怅。这种怀旧之情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