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声听尽客如何,漫续《离骚》吊汨罗。
至喜亭遥山瘴少,莫愁村近竹枝多。
由来冠盖堪名里,信有铜鞮学唱歌。
日暮汉皋惊岁晚,美人何处隔风波。
注释:
荆南怀古:在荆南山下怀念古人。荆山,即荆南,今湖北江陵附近一带。屈原投江自尽于公元前278年,这里以“汨罗”代指屈原。
猿声听尽客如何:猿猴的叫声听得够久了,游客的心情怎么样?猿猴的叫声代表的是猿猴的声音,猿猴的声音是悠长的哀怨之音。客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漫续《离骚》:我不禁又续写了屈原的辞赋。“《离骚》”,即《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
至喜亭遥山瘴少:在至喜亭远望,可以看到山色清丽,空气中的瘴气也很少。“至喜亭”,在今湖北省荆州市。
莫愁村近竹枝多:在莫愁村附近,可以看到竹枝歌舞的热闹场景。“莫愁村”,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地区。竹枝舞源于汉代民间歌舞,流行于巴渝(今重庆)一带,后传遍全国。
由来冠盖堪名里,信有铜鞮学唱歌: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名字,他们中有的人擅长唱歌。“冠盖”,指古代达官贵人的车马。“铜鞮”,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西北。《汉书·地理志》记载:“铜鞮故城在沁水西。”
日暮汉皋惊岁晚,美人何处隔风波:夕阳西下,我在汉皋湖边徘徊,不知美人现在何处?“汉皋”,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北。“美人”,指美女和贤女。“风波”,比喻世事变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荆南山下历史遗迹的凭吊之作。全诗通过写景、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解析:
- “荆南怀古”四句:这是诗人在荆南山下怀念古人的四句诗。其中,“猿声”是指猿猴叫声,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寂寞;“客”是指游客,诗人用“如何”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汨罗”则是指楚国的屈原,诗人借以表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莫愁村”、“竹枝”则是诗人对荆南山下自然风光和当地民俗风情的描述。
- “至喜亭”六句:这六句诗描绘了至喜亭周围的景象,并借此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其中,“至喜亭”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欣赏周围的美景;“山色清丽”和“空气中的瘴气也很少”都是形容至喜亭周围环境的美丽和清新;而“莫愁村”附近的竹枝歌舞则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诗人对此进行了描绘和赞美。
- “由来”四句:这四句诗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颂扬。其中,“冠盖”一词指的是古代达官贵人的车辆和服饰,诗人以此比喻文人墨客的风采;“铜鞮”则是一处地名,诗人用它来象征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学唱歌”则是指人们在这里学习唱歌的情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地文化氛围的赞美之情。
- “日暮”两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日落时分独自徘徊于汉皋湖的场景,以及他对美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汉皋”是一处地名,诗人以此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美人何处隔风波”则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忧虑,他担心自己在动荡的时代中无法找到真正的知己和伴侣。
这首诗通过对荆南山下的历史遗迹进行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风光和当地民俗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