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遗烈说睢阳,不道儒臣勇义彰。
奋臂挥戈威掣电,衔须赴节志凌霜。
褒忠圣主垂恩渥,荷荫孤儿被泽长。
他日璇题增史笔,浣花纸染墨花香。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这是题目,意味着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名叫常的官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行为。
千秋遗烈说睢阳:这里的“千秋”指的是长久的历史时期,而“遗烈”则是指这位官员留下的不朽功勋和英名。“说睢阳”可能是对这位官员事迹的一种概括性描述,表明他为国捐躯,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不道儒臣勇义彰:这句话中的“不道”是表示惊讶的语气词,意思是没想到这位儒臣(古代读书人)如此勇敢和仁义。“儒臣”指古代的知识分子,而“勇义”则指的是他们的勇敢和正义。
奋臂挥戈威掣电:描述了这位官员在关键时刻挥舞武器、奋勇杀敌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英勇无畏。“奋臂”指的是用力挥动手臂,“挥戈”即使用兵器的意思,而“威掣电”则是用闪电般的速度来形容他的行动迅猛而有力。
衔须赴节志凌霜:这句诗描绘了这位官员为了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衔须”指的是嘴里衔着胡须,象征着他的决心和坚贞,“赴节”即奔赴节操,“志凌霜”则是形容他的志向高远,如同寒霜一般坚定不移。
褒忠圣主垂恩渥:这句话是对这位官员的赞誉之词,表达了对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褒忠”即表彰忠诚,“圣主”指的是贤明的君主,“垂恩渥”则是君主给予恩惠的意思。
荷荫孤儿被泽长:这句诗可能是在比喻这位官员的功绩像阳光一样照耀后人,给后来的人带来了福祉。“荷荫”即承受着阳光的照射,“孤儿”指的是没有父母的孩子,“被泽长”则是指得到长期的滋润和恩惠。
他日璇题增史笔,浣花纸染墨花香: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这位官员的精神能够被历史铭记,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他的影响下成长。“他日”指的是未来的时间,“璇题”可能是指珍贵的碑文或者铭文,“增史笔”即让这些文字更加珍贵,“浣花纸”是一种书写材料,“染墨花香”则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墨水的味道与花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美好而诗意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赞美常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历史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