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疑云欲飞,不知山势峭。
潇洒出清挺,孤立更娟妙。
银汉淬寒锋,锐利不可鞘。
划破漏天漏,娲皇补不到。
绝壑凝元阴,万古雪如缟。
自从天地开,日月光未照。
山鬼与木客,隐隐杂啼笑。
安得壁上行,绝顶访祠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的意思。

“只疑云欲飞,不知山势峭”,意思是:只见白云飘荡似乎要飞腾而去,却不知道山峰多么险峻高耸。诗人用“飞”与“峭”作对比,写出了山之高,云之白。

“潇洒出清挺,孤立更娟妙。”的意思是:潇洒地从清丽挺拔中走出,孤傲地矗立着更显优美。“潇洒”是说它自然、洒脱;“清挺”是说它高峻;“独立”指它孤傲;“娟妙”则是指它优美。这四句描写山的高峻秀丽,形象生动。

“银汉淬寒锋,锐利不可鞘。”“银汉”指银河,这里指代天空。“淬寒锋”指天空中的银河像宝剑一样锐利无比,“不可鞘”意指剑无柄无法使用,比喻其不可驾驭,无法控制,暗喻天帝也无可奈何。

“划破漏天漏,娲皇补不到”意为:划开天幕的缝隙,连女娲氏也无能为力。这里的“天隙”,是比喻银河的裂缝。诗人把银河比作剑,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天帝无能的愤慨之情。

“绝壑凝元阴,万古雪如缟。”的意思是:深谷中凝聚着永恒的阴气,万年不化的积雪就像洁白的绢帛。这是一幅深山幽谷图:深不见底的山谷内蕴藏着永恒不变的阴气,万年不化的雪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白色的绢纱一般。“绝壑”“万古”“雪如缟”都是形容冰雪的美丽和纯洁。

“自从天地开,日月光未照。”的意思是:自从天地开辟以来,日月星辰没有照临过此地。“自从……以来”表示自始至今的时间跨度,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山鬼与木客,隐隐杂啼笑。”的意思是:有山神与树木之神,它们时而隐现,时而发出阵阵啼笑之声。这里的“山鬼”“木客”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精灵。他们有时显现在人间,有时又隐身山林之中,时哭时笑,时悲时喜,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忧愁。

“安得壁上行,绝顶访祠庙。”的意思是:我怎能像壁虎那样在墙上行走,只能在绝顶上去拜访那祠庙的祭祀。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山神庙的仰慕之情。

【答案】

译文:

只见白云飘荡似乎要飞腾而去,却不知道山峰多么险峻高耸。潇洒地从清丽挺拔中走出,孤傲地矗立着更显优美。银河像一把利剑般锐利不可挡,划开天幕的缝隙连女娲氏也无能为力。深谷中蕴藏着永恒不变的阴气,万年不化的雪闪着耀眼的光芒。自从天地开辟以来,日月星辰没有照临过此地。有山神与树木之神,它们时隐时现,时哭时笑。我怎能像壁虎那样在墙上行走,只能在绝顶上去拜访那祠庙的祭祀。

赏析:

《小剑山》是一首咏叹剑门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934年(唐庄宗同光元年)初夏。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境内,地处川、陕交界处,是秦蜀的分界线。该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力。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了“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丽诗篇,赞美了剑门关的雄伟壮观。这首诗就是以李白的这首名篇为蓝本而创作的。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剑门之高峻陡峭;后四句写剑门之幽静秀美。“只疑云欲飞,不知山势峭”,“只疑”二句写云彩仿佛要飞上天空,其实只是云雾缭绕而已。但读者却由此想象出山势的险峻高耸。“潇洒出清挺”三字写出了山之高峻秀丽,形象生动。“银汉淬寒锋”一句,既写出了银河的明亮璀璨,也暗示了山势之险峻。“锐利不可鞘”一句,既写出了剑的锋利无比,也暗示了山势之险峻。

接着诗人写到剑门关的幽静秀美:“划破漏天漏,娲皇补不到”。诗人将银河拟人化,以银河的锐利难挡比喻剑门的险要。同时,诗人还以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衬托剑门关的险要,表现出诗人对天帝无能的愤慨之情。

最后诗人以写景收尾:“自从天地开,日月光未照”。诗人以时间跨度突出了时间的久远,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全诗意境开阔而又含蓄蕴藉,既有气势磅礴的雄壮,又有秀美的婉丽,可谓浑然天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