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同到凤凰池,又共黄州剔藓碑。
我亦江山领风月,今来瀛海把樽卮。
谈深味有书生味,官好为殊俗吏为。
只是年华驹影速,鬓毛相对各如丝。
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
簪花同到凤凰池,又共黄州剔藓碑。
我亦江山领风月,今来瀛海把樽卮。
谈深味有书生味,官好为殊俗吏为。
只是年华驹影速,鬓毛相对各如丝。
注释:
- 簪花同到凤凰池:指与友人共同前往朝廷任职的场景,象征着荣誉和权力。
- 又共黄州剔藓碑:黄州是苏轼谪居的地方,剔藓碑指的是清理石碑上的苔藓。在这里,诗人通过清理碑文,隐喻着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 我亦江山领风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暗示着他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 今来瀛海把樽卮:瀛海指的是东海的广阔,把樽卮指的是饮酒作乐。这里的“瀛海”可能暗指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而“把樽卮”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态度和享受。
- 谈深味有书生味:书生味是指文人的气质和品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的赞赏和认同。
- 官好为殊俗吏为:官好意为官场中的人,殊俗意为与众不同的人,这里是说官场中的一些人并不值得羡慕和效仿。
- 只是年华驹影速,鬓毛相对各如丝:年华指的是青春时光,驹影则是骏马的影子,表示时间的流逝;鬓毛相对各如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鬓发日益稀疏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与友人共同前往朝廷任职的场景、清理石碑的经历以及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官场中的人并不值得羡慕和效仿的看法。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鬓发日益稀疏的感慨,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无奈。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也有对当前生活的享受和对岁月无情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