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川出旧兴和,冻合浑流水不波。
禾黍被郊前代仅,旃裘入塞近来多。
名王自醉留犁酒,大将休夸《敕勒歌》。
独上高台重回首,兴亡无际奈愁何。
【注释】
①奄旦:早晨。处也:指地方,这里指宁城川的上游。②朔雪:北国的雪花。被野:覆盖田野。③人马:指战马和士兵。衣裘:指战袍和皮袄。满目寒色:形容寒冷的景象。④怅然:怅然不乐的样子。兴感:因事而兴起感慨。作怀古:创作怀古诗作。四、六句是说诗人在怀念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感叹自己的遭遇。五、七两句是说:过去,名王们饮酒作乐,留连于酒筵之中;大将们夸耀《敕勒歌》之美。⑧独上高台:独自登上高高的城墙(高台,即高楼)。重回首:再三回首,即多次回顾。兴亡:兴衰成败。奈愁何:怎能不忧愁呢?
【译文】
宁城川出旧地,昔日的兴和县,如今的冻河不再流动,禾黍被前代仅存,如今旃裘入塞,近来多见。名王已醉留下犁酒,大将休夸《敕勒歌》。独上高台重回首,兴亡无际奈愁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写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诗的开头两句“宁城川出旧兴和,冻合浑流水不波”,点明诗人所咏之题为宁城川。首句交代了宁城川的地理位置,次句则写出了宁城川当年盛况。宁城川,今称西大滩,位于河北省张北县西北与山西省尚义县之间。据史书记载:“汉置武州以统之,晋省。”唐时,又在此设镇,并建有行馆,故又有行馆镇之称。从地理方位看,宁城川处于长城以北,地势较高,因此冬季降雪较早,且降雪量较大。所以,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地还是一片洁白。由于积雪较厚,河水结冰,流速减缓,水流不再翻腾激荡。“禾黍被郊前代仅,旃裘入塞近来多”,这二句是说:昔日的禾黍已被前朝所遗弃殆尽,现在却到处可见,而那毡裘也进入了边塞地区,近年来较多见。“前代”指的是唐朝初年。唐初统治者为了巩固边防,加强军事力量,在北方边境设立了许多军镇,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北都护府及其所属的单于都尉府。单于都尉府是唐朝设置的最北部的一个镇戍,其管辖范围东至胪朐河,西到阿尔泰山,南抵黄河,北至贝加尔湖一带广大地区。当时这里居住着不少游牧民族,包括突厥族、回鹘族等,他们经常侵扰中原,给唐朝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加强防御,唐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众多军镇。这些军镇大多设在水草丰美的地带,而宁城川一带正是这样的地方,所以这里驻扎着很多军队,而且驻军数量还不少。“旃裘”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服饰。“旃”是一种用羊驼毛制成的毡子,用来制作衣服、帐篷等物品;“裘”就是皮衣。“近”指近来,指近些年来的情况变化很大。由此可知,宁城川地处边远地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气候寒冷。这里的人们靠放牧为生。由于这里人烟稀少,所以很少有汉族居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战争的需要,这里驻军增多,因而人口也逐渐增加。“名王自醉留犁酒,大将休夸《敕勒歌》。”这几句是说:过去的名王们在这里饮酒作乐,留下了美酒;现在的大将们却不用夸扬《敕勒歌》,因为那里没有那么多的匈奴人了。
第三、四句写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独上高台重回首”,意思是说:独自登上高高的城墙,反复回忆往事。“兴亡无际奈愁何”,意思是说:国家的兴盛衰亡是无穷无尽的,我有什么办法可想呢!这两句是说:面对眼前的现实,作者不禁想起了历史的变迁。国家兴替无常,人事变幻莫测,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任凭它去发展。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只有用“奈愁何”来表达。
这首七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