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磨浓墨写时晴,飞到鸾笺老眼明。
廷尉山头新《世说》,史官柱下旧家声。
北窗我愿师陶令,前席人当问贾生。
闻道乡评高月旦,难容葛亮久躬耕。

快磨浓墨写时晴,飞到鸾笺老眼明。 廷尉山头新《世说》,史官柱下旧家声。

北窗我愿师陶令,前席人当问贾生。 闻道乡评高月旦,难容葛亮久躬耕。

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快磨浓墨写时晴:描述诗人急忙磨快浓墨,准备在晴朗的日子里书写。这里的“快磨”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而“浓墨”则暗示了书写内容的深厚和丰富。
  • 飞到鸾笺老眼明:“飞到”可能是指墨迹迅速飞溅到纸上,而“老眼明”则描绘出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敏锐的视力和清晰的头脑。
  • 廷尉山头新《世说》:这里的“廷尉山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廷尉(古代司法官)所在的山,而“新《世说》”则指新编的《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录东汉末年至南朝宋初言谈轶事的书,通过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 史官柱下旧家声:这里的“史官”指的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官员,“柱下”则是指柱子下的石刻或碑文,而“旧家声”则意味着这些记录承载着深厚的家族声望和历史传承。
  • 北窗我愿师陶令: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东晋时期隐士陶潜那样,在北方的窗户边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 前席人当问贾生:这里的“前席”可能是指坐在前面的席位上,而“人当问贾生”则意味着人们会向他请教问题,这反映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才情得到了认可。
  • 闻道乡评高月旦:这里的“闻道”可能是指听闻或得知,“乡评”指的是民间的评价,“高月旦”则可能是指高超的品评或评价能力。
  • 难容葛亮久躬耕:这里提到的“葛亮”是指诸葛亮,而“躬耕”则意味着亲自耕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诸葛亮长期躬耕生活的敬佩和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
  1. 译文
  • 诗人急匆匆地磨好浓墨,趁着晴朗的日子书写。飞溅的墨迹如同到了鸾笺之上,让年迈的双眼重新明亮起来。廷尉山下新编的《世说新语》吸引了我,那柱下的史官声音也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在北窗下希望能像陶令一样逍遥自在,而前座的人则应当询问贾生的才华。听说大家对乡民的评价很高,但我难以忍受葛亮那样的躬耕生活。
  1. 赏析
  • 这首诗是诗人受到友人的鼓励而创作的,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廷尉山头新《世说》”、“北窗我愿师陶令”,这些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一句“难容葛亮久躬耕”则是对诸葛亮一生清贫、勤勉的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不愿过这种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