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同趣趁闲云,到处随心寄遇欣。
日暖乍烘寒玉放,风柔催发缟衣薰。
竹围江港潮初涨,人到山楼磬自闻。
一片氤氲香世界,大堪投老谢嚣氛。
【注释】
- 江郊:指长江之边,郊外。
- 趁闲云:趁着闲散的云彩。指游春。
- 寄遇欣:寄托着一种喜悦。
- 乍烘(hōng):刚刚烘烤。寒玉放:指初冬的梅花开放。
- 缟衣薰(qún)衣:白色的衣服被风吹动发出香味。
- 竹围江港:竹林环绕在江边的码头。
- 山楼:山上的楼阁。磬(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石制成,中间有孔,击之则鸣。
- 氤氲(yīn yūn):形容气味、烟气等很浓密的样子。
- 大:表示程度很深。谢嚣氛:远离尘嚣。
【赏析】
“早春江郊探梅”起句点题。“早春”二字,既点明时节,又为下两句“趁闲云”“寄遇欣”作了铺垫,说明作者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去江郊踏青,探梅赏花。
颔联“日暖乍烘寒玉放,风柔催发缟衣熏”,以“乍烘”“催发”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初冬寒气逼人而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象,也暗含诗人对早春时节的赞美之情。“寒玉”与“缟衣”相对应,都是写梅花的颜色,但颜色各异:一是“寒玉”,即洁白如玉色;一是素雅淡白如雪衣。“熏”字是嗅觉动词,用来描写“缟衣”,即白色的衣裳被风吹动发出香味,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颈联“竹围江港潮初涨,人到山楼磬自闻”承接上文,继续展开描绘,写出了一幅江边早春探梅图。江港周围绿树丛生,竹影婆娑,江水上涨,波涛汹涌,一阵阵潮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首交响乐。“磬自闻”三字,写出了山楼上敲磬的声音,清脆悦耳,回荡在山谷之间。
尾联“一片氤氲香世界,大堪投老谢嚣氛”收束全诗。作者在江郊早春时节漫步寻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美好的景色和愉悦的心情,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太值得留恋和珍惜了,因此他由衷地说:“大堪投老谢嚣氛。”在这里,“谢嚣氛”是指摆脱世俗的干扰和烦忧。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边的早春时节游览寻梅赏花的情景。作者通过描绘早春江郊探梅时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诗意,读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