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书院即景六咏》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六首,每首七律,内容都是写书院的景物。陈宓(1209年—1285年),字安节,南宋漳州府平和县人,南宋理学名家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张栻并称“闽学四贤”。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闲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倚靠在窗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他看到外面有一片竹林,竹子随风摇曳,发出萧萧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这句诗描绘了雨水打在竹叶上的声音,就像古代帝王的哭泣一样。风吹过竹林,却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到悲伤或怨恨,反而增添了一份清冷和孤寂。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饮酒的情景。蚂蚁在树枝上爬行,好像已经醉了一样。诗人在阅读书籍时,书页上的灰尘仿佛变成了蠹虫,在影子中跳动。这里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他认为在东坡先生的书房里,有一片茂盛的竹林,那才是真正的春天。这里的“东坡先生”指的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在这里赞美了东坡先生的书房,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书院的景物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
注释:
- 书院即景六咏:这是一组以书院为背景所创作的诗歌。
- 闲来寄傲倚窗南:诗人闲暇无事时,就倚靠在窗户旁,寄托自己的傲骨。
- 墙外萧萧竹映蓝:外面的竹林随风摇曳,发出萧萧的声音,给诗人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 雨滴犹闻悲帝子:雨水打在竹叶上的声音,就像古代帝王的哭泣一样。
- 风飘何用怨江潭:风吹过竹林,却没有引起任何悲伤或怨恨的情绪。
- 杯倾蚁绿枝先醉:蚂蚁在树枝上爬行,好像已经醉了一样。
- 阅到蠹文影代缄:在阅读书籍时,书页上的灰尘仿佛变成了蠹虫,在影子中跳动。
- 好与坡公心赏处:我认为最好的欣赏地方就是东坡先生的书房。
- 沉当菁翠是春三:这片茂盛的竹林,是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