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樯指故里,信宿藕花村。
境静秋先冷,情空花欲言。
裁诗消野兴,问水得真源。
明月知人懒,依然下竹轩。
问水庵次锡山华凝修韵帆樯指故里,信宿藕花村。
境静秋先冷,情空花欲言。
裁诗消野兴,问水得真源。
明月知人懒,依然下竹轩。
注释:帆樯(船的桅杆)指向故乡,经过一宿后到了藕花村。周围环境寂静,秋天到来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心情也显得有些空旷,仿佛花朵在将要说话。因为想要排遣乡野中的兴致,所以去问水(寻找水源)。月亮知道人很懒惰,仍然照着我继续在竹屋中居住。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诗人隐居生活的七律。
首联“帆樯指故里,信宿藕花村。”写舟行至故里,停泊于藕花村,这是诗人归隐后的第一次停歇。帆樯即船的桅杆,这里指代诗人的船只,它驶向家乡,停靠在美丽的藕花村里。“信宿”是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指的是停留了一夜。
颔联“境静秋先冷,情空花欲言。”写诗人发现周围的景色已经变得寂静,秋天的气息比往常要早一点来临,而自己的内心却感到空虚,似乎有话想说却又说不出口。这里的“境”指的是诗人所感受到的外部环境,“情”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
颈联“裁诗消野兴,问水得真源。”写诗人为了排解乡野中的兴致,于是开始创作诗歌,通过诗歌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也在寻求真正的水源,希望找到生活的本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尾联“明月知人懒,依然下竹轩。”最后一句中的“明月”是自然界的象征,它知道诗人的懒惰和内心的空虚。尽管这样,诗人仍然选择留在竹屋中,享受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