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在何许,斗折历隤坻。
蜿蜒活笔锓,一卷陀罗尼。
刺天交屹峙,拔地两崛奇。
墙匡秋井塌,灵鳗无人知。
复从坏殿壁,摸认青萝碑。
诠诗没榛莽,坡韵亦尘缁。
寻僧纵逸步,锉冷茶烟迟。
窥颜镜元镜,乱叶堆荒陂。
凝龙睡不醒,慌惚泉眼移。
苍凉催晚色,周览凄心脾。
山灵不留人,飒爽飘微飔。
丹黄忽送望,奔赴恐后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梵天寺》。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 佛塔在何许,斗折历隤坻。
- 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佛塔位置的好奇和探寻。”斗折”形容山峰弯曲,”历隤坻”则描绘了山峦连绵的景象。
- 蜿蜒活笔锓,一卷陀罗尼。
- 这里用”蜿蜒活笔”形象地描绘了山体形态如同蜿蜒的笔触,”一卷陀罗尼”则暗示山中有卷轴或经文。
- 刺天交屹峙,拔地两崛奇。
- “刺天”形容山势高耸入云,”拔地”则表示山壁陡峭直立。”两崛奇”可能指的是两座突出的岩石或山峰。
- 墙匡秋井塌,灵鳗无人知。
- “墙匡”可能是山壁上的洞穴,”秋井塌”则意味着秋天时井口塌陷,”灵鳗无人知”则表达了一种神秘或不为人知的现象。
- 复从坏殿壁,摸认青萝碑。
- “复从”意为再次经过,”坏殿壁”可能是指倒塌的寺庙墙壁,”摸认青萝碑”则描述了通过触摸辨认出古老的石碑。
- 诠诗没榛莽,坡韵亦尘缁。
- “诠诗”可能是指解读古诗,”没榛莽”则表示诗中的意境被隐藏于茂密的草丛中,”坡韵亦尘缁”则可能是指诗歌中的韵味被尘土覆盖。
接下来是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佛塔、山峰、洞穴、寺庙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同时,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