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何年筑,来游日已曛。
野烟空际断,清梵静中闻。
鹤去盘青嶂,僧归度白云。
林皋疑暮雨,木叶下纷纷。

【注释】

楞伽山:即楞严经中的楞伽山,在今四川峨眉山。

石室:指楞伽山的石洞。

日已曛(xūn):天色已晚。

野烟空际断:山野中的烟雾,空中断开了。

清梵(fàn):佛教徒诵经的声音。

鹤去:指高僧云游四方,去而复来。盘青嶂(zhàng):盘旋在青色山峰之上。

木叶:树叶。纷纷:零落的样子。

【赏析】

此为诗人重游楞伽山后作。诗中写山景之美,写僧人之游,写暮雨之景,皆极尽传神之妙。

“石室何年筑”是第一句。“石室”,指楞伽山石洞,是楞伽寺的所在,也是佛家讲学之地。作者说:“不知何时才筑成?”这既是对楞伽山的赞美,又是对当年建寺者的一种怀念。从“石室”二字来看,诗人是在游览之后,又回到这座古刹,看到石壁上那堵用石块垒砌而成的墙,心中不禁涌起一种亲切之感。

“来游日已曛”(黄昏)二句,写自己来到楞伽山时的所见所闻。“来游”,指作者重游楞伽山。“日已曛”,说明天色已晚,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得红彤彤的,十分美丽。但此时的作者却无心欣赏,因为他已经来到楞伽山,他的目光和心灵都集中到了眼前这片神奇的山林之中。“野烟空际断”,写山中烟雾缭绕的景象;“清梵静中闻”,是写在寺庙中听诵佛经的声音;“鹤去”,指高僧云游四方,去而复来;“僧归度白云”,则是指高僧云游四方,来时乘云而行,回时也乘云而归。这些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高僧云游四方,来去自如的羡慕之情。

“林皋疑暮雨”(树林、坡岸),“木叶下纷纷”(树叶纷纷落下)。这两句写暮色中的楞伽山景色。“疑暮雨”,指树林中传来阵阵雨声,让人怀疑是不是傍晚时分下了雨;“木叶下纷纷”,则是指树叶纷纷飘落。这里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楞伽山景色的美丽,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楞伽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家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僧的尊敬和钦佩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